日啖荔枝三百颗 日啖荔枝三百颗读音


时至荔枝飘香的季节,人们尽享其鲜美。

在历史的长河中,谁最懂得品味荔枝的甘甜?

想必大家首先会想到杨贵妃,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展现了杨贵妃对荔枝的喜爱,即便是跨越千山万水,也难挡那一口鲜甜之诱惑。

那么赠予杨贵妃的荔枝又是产自何方?

有观点认为,那片土地便是现今的广州增城,亦或是茂名高州。

再谈及另一位荔枝的忠实粉丝——苏东坡。他因被贬谪至岭南,品尝了荔枝后,便对这一岭南佳果赞不绝口,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杨梅接续更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宁愿长作岭南人。

从苏东坡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宋代珠三角一带荔枝的盛产情况。

关于他所说的“三百颗”,大约相当于十斤左右的分量。但需知荔枝属于温热性水果,过量食用易导致上火。若真每日享用十斤,恐怕无人能承受其“火气”之重。

“三百颗”并非实指,而是苏东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荔枝的极度喜爱。吃完了荔枝,他甚至忘记了被贬的忧伤,沉醉于品尝这岭南佳果的乐趣之中。

对于上火的担忧是否多余?

苏东坡身为四川人,常年食辣却少有上火之虞。吃几颗荔枝对他而言,算不得什么。

有趣的是,有句俗语说“一啖荔枝三把火”,意即吃一口荔枝就像吃了三把火。这也许能解释苏东坡并未意识到荔枝会导致上火。

值得一提的是,用粤语读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与“一啖荔枝三把火”的发音颇为相似。或许当时苏东坡听闻了这句当地俚语,误将“三把火”听作量词“三百颗”,“啖”字的含义也由量词变成了动词,反而留下了这描绘荔枝之名的佳句。

广东果农谈论其火气:“三把火,热气得很!”

苏东坡则仿佛笑答:“三百颗?我还嫌不够呢!”

关于吃荔枝上火的问题,其实因人而异。有的人吃一颗就可能痛,而有的人当饭吃也无妨。

若真担心上火却又难以抵挡其鲜美之诱惑,民间也有不少消火的小偏方。

比如以毒攻毒之法——用荔枝壳煮水饮用,据说可解火气。

食用荔枝后饮用盐水或搭配食用咸黄瓜、咸鱼等咸味食物,同样有助于降火。

在茂名这样的荔枝产地,每当荔枝上市季节,黄瓜便成为热销品。家家户户都开始自制咸黄瓜干。果农们在享受采摘和品尝荔枝的也以咸黄瓜配白粥或开水来中和火气。

尽管有人认为仅吃一颗就会上火,但若是一次性食用大量则似乎没有影响。这便是荔枝这一神奇水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