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青春的诗句 描写青春的惊艳词语


共赏古风中八首含青年的诗词:青年志士多才俊,不负青春勇向前。

又到青年节,回溯百年前的,那场划时代的潮,将青春与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有了“青年节”的纪念。

此刻,许多年轻人感同身受,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正值草木葱郁的晚春初夏。

那么,青年究竟是怎样一个界定和概念呢?

自2008年起,“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定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逾3亿青年得以每年享受半天假期。

但青年的概念因风俗、机构认定及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国际的定义各异,而去年世卫更是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标准,将18岁至65岁的人群纳入“青年”范畴。

那么在古代,是否也有关于青年的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从古诗中探寻青年的踪迹。

一、春日之青

在古诗中,“青年”初现时,代表的是春天和夏天的季节,是生机勃勃的象征。

“蝶蝶飞舞始,春泽润新生。青色的季节里,万物复苏情。”李镜远的《蝶蝶行》描绘了春天蝴蝶的诞生与青涩的春日气息。

春天来临,青色的季节是万物苏醒之时。

二、少年之青

古代的“青年”也常指代少年。所谓青春年少,范围广泛。

“二月的细雨后,草芽初生显生机。春衫少年细马行,一字成行十样奇。”白居易的《二月二日》便展现了轻衫细马的少年在春天中的活力。

三、壮年之青

在部分诗词中,“青年”代表着成年之后的壮年时光。

强至的《刘叔茂及第后往广德拜亲过新治》中,“青年登一第”描绘了士子在壮年时期取得功名的情景。

四、女子之青春

对于女子而言,“青年”更显短暂。元朝佚名的《醉中天》便道出了女子青春的短暂与急嫁的境况。

五、士子之志

在元末明初的李昱《登城一首(戊戌前作)》中,“青年士子多投笔”,描绘了为反抗而投笔从戎的青年士子形象。

六、正青春之志

对于仕途而言,“青年”正是他们仕途上展志气和抱负的时期。杨士奇题《宋知州瞻彼南山图诗》中,“毋负青年志气豪”鼓励了为政者多劳贤政、不负青春。

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指时光年龄的青春,更是一种心理作为的体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青年”都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力军。

所以请珍惜我们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