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高的专业_高薪专业排行榜


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此举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应优先布局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较大的学科专业,并适时调整或更新那些已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158万,相比去年增长了82万。这一数字的攀升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随之,“及时调整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单。

面对这样的教育调整,考生和家长们如何看待?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不妨从学科地域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对于医学和农学这两个学科而言,地域性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农学的研究对象与地域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医学的学习与实践中,考研和临床实习往往决定了未来的就业去向。选择这些学科也就意味着未来职业发展的地域性有所限定。

那么,对于即将面临志愿填报的考生们,如何了解目标大学的哪些专业更具优势呢?

要关注学校的软实力,即师资力量。一个学校的老师水平越高,那么他带的学生水平也有可能更高。教师的等级,从讲师到教授,再到其他高级头衔,都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可以通过查看硕博点专业来了解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一个专业若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往往说明该专业在学术研究上的能力非常强。例如,在一个拥有50个本科专业的学校中,设有博士点的专业无疑更具优势。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还需避免几个常见误区:

第一,不能仅凭分数来选择志愿,而是要结合自己在地区的位次、大学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来科学填报。

第二,热门专业并不是唯一选择。考生和家长在关注热门专业的更应关注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比如一流本科专业点、特色专业等。

第三,不要过分依赖转专业。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放宽转专业的限制,但转专业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第四,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固执地不服从调剂。一旦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分数都不够,可能会出现没有投递到所报考的所有志愿的“滑档”情况。

考生和家长不应死磕征集志愿而忽视普通批次志愿的填报机会,毕竟普通批次的选择余地通常大于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