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等级划分标准_普通话二乙够用了吗


随着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临近,大家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许多同学对普通话等级的划分及分数标准存有疑惑,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普通话等级划分及分数是如何确定的呢?

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套明确的评分标准。普通话水平被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又细分为两个等次,共计三级六等。具体的分数划分如下:

达到97分及其以上,被评定为一级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低于97分,被评定为一级乙等;

[注意] 各省、区、直辖市的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会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免除“选择判断”测试项。如果免除此项,那么“命题说话”测试项的分值将由30分调整为40分。关于具体的评分档次和分值调整,如下所述:

1. 语音标准程度的分值范围在20分至25分之间,不同档次的扣分情况也有详细规定,包括一档扣0分、1分、2分等不同情况。

2. 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分值从原来的5分调整为10分,并针对不同档次的扣分情况进行说明。

3. 自然流畅程度的分值保持为5分,各档的分值没有变化。

那么,何时需要提交普通话呢?

在笔试和面试阶段,并不需要立即提供普通话。在申请认定现场确认时,需要提交普通话。考生们最好在提交材料之前取得。建议大家尽早取得,以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手忙脚乱。

那么,如何参加普通话考试并获取呢?

普通话的发证单位为各地语言文字会。考生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地名+语言文字网”,找到当地的官方网站(如果无法确定网站的真伪,可以先登录当地网站,在上面查找普通话测试的相关链接)。然后查看当地的普通话报名安排。如果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办公电话进行咨询。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可以首先咨询学校教务处,了解学校是否设有普通话测试站。如果学校有测试站,即可在本校报名测试。如果没有设测试站,那么就需要按照社会考生的办法,前往当地的语委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