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_齐鲁青未了_齐鲁青未了是什么意思
谈及古代诗人中的巨匠,不得不提杜甫,而他的代表作之一,想必许多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赞颂东岳泰山的《望岳》。
“泰山何其壮,青翠绵延不绝自齐鲁。
造化独钟神秀气,阴阳分晓显山骨。
层云激荡胸中生,归鸟目送眦欲裂。
有朝一日登顶峰,众山俯首无余观。”
这首诗虽是杜甫初试身手的作品,却已显露出他的非凡才华。明代周珽对其赞不绝口,称其“只言片语,便将泰山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字字句句皆能震撼人心。”乾隆皇帝亦为之惊叹,誉其“四十字之内,气势磅礴,与泰山争雄。”
据杜甫的生平记载,当时他刚因科举落第结束首次应试,离开长安赴齐鲁游历。尽管遭遇挫折,但杜甫并未灰心丧气,因其对主考官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拂袖而去。杜甫的成长正值开元盛世,他对那个时代的丰盈繁荣有着深刻体验。他认为此次失败只是时运不济,仍对未来充满期待。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望岳》,在杜甫的三首同题诗中显得尤为充满朝气。
诗中“泰山何其壮,青翠绵延不绝自齐鲁”两句开篇之词便令人倾倒。泰山作为岱宗,其尊荣可见一斑。接下来的“造化独钟神秀气,阴阳分晓显山骨”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泰山的雄伟。
“层云激荡胸中生,归鸟目送眦欲裂”则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对泰山的凝视与感受,流露出对泰山的深深赏识与赞美。
而“有朝一日登顶峰,众山俯首无余观”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决心。全诗通过不同视角的转换,从远望到近观再到俯视,逐步展现了诗人的心境提升与情感变化。整首诗洋溢着青春气息与积极情感。
开元盛世之后的大唐逐渐走向衰落。初出茅庐的杜甫并未知晓这些。他依然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机会的到来。他未曾预料到前方等待他的是安史之乱以及无尽的磨难。
在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被任命为华州司功参军,虽然官阶与俸禄有所提升,但远离的他已无法再参与重要的政务工作。在华州任上,面对西岳华山,他创作了第二首《望岳》。
到了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的生活更加颠沛流离。他投靠友人韦之晋后却得知其被调任并病故的消息。在炎热的夏天里,他只能带着家人返回潭州。尽管生活困苦如此,但他仍游览了衡山并创作了第三首《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