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法有哪几种_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一、动静交融
1. 声衬静谧:蝉鸣林更幽,鸟啼山更静。以林间蝉的鸣叫和山间鸟的啼鸣,反衬出山里的宁静,更加突显出树林的安静氛围。
2. 化动为静:日照香炉,烟雾缭绕,仿佛将动态的瀑布定格为静止的挂在山前之景。
3. 静中见动:群山万壑奔赴荆门,虽群山原为静止,此处的动势却显生动。
4. 聚散之变:峰峦聚散有致,波涛汹涌如怒,山河表里展现了潼关之路的动感与静谧。
二、视听融合
黄鹂的鸣叫与翠柳的翠绿相映,一派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白鹭展翅高飞于蓝天之上,更是视觉上的震撼。
三、正侧双绘
正面描写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弦音交错,如急雨如,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面则以东船西舫的静默和江心秋月的皎洁,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
四、虚实相生
诗中实写胡天雪净、羌笛月明等眼前之景,而后两句则转为虚写,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虚实相生,更添诗意。
五、点面之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面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寂静;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则是点的特写,突显了画面的生动与细节。
六、白描技巧
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月白风清”仅用简单的词语就描绘出清幽的景象;“几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则以白描手法展现了海边的简朴生活。
七、比拟修辞
拟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感;拟物如“午梦初回,卷帘又送春愁去”,将无形的春愁赋予了具体的形象。
八、空间转换
从仰望高空的猿啸到俯视地面清白的沙洲和飞鸟,空间角度的转换让画面更加生动;远近结合则展现了从远处寒山石径到近处红叶霜林的景象变化。
九、游踪变化
诗人从孤山寺北走到贾亭西,再行至湖东,游踪变换,眼中之景也随之变换。
十、通感运用
冷月无声中,以听觉来表现视觉的冷清;西风残照中,以视觉来表现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