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主旨_天净沙秋思主旨情感
谈古诗词中的艺术瑰宝
马蹄声渐远,落叶秋风伴。
藤绕沧桑木,枯影尽现夕阳沉。
人行桥影晃,悠悠小巷,讲述古今别离恨。
下面是关于马致远的一则历史佳话。
马致远满腹才华,身处仕途之外。他用杂剧与散曲倾注心血,成为后世传颂的文学巨匠。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他的艺术影响力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故乡,使其躲过了一场历史上的浩劫。
马致远所在的年代是元朝,其后继为明朝。明朝初年,新皇登基后,其叔父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当他的行至河北东光县时,这里的人们心惊胆战,唯恐遭遇灾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并未遭受秋毫无犯的对待。
这究竟是何缘由呢?原是因燕王朱棣曾受教于马致远的杂剧与散曲,对其怀有深厚的敬意。当得知此地是马致远的故乡时,他特下命令:“逢马不杀。”手下将领误解了“逢”为“冯”,因此下达了更为广传的命令:“姓冯的与姓马的家族成员皆不可妄动。”由此,马致远的族人与冯姓家族均得幸免,其余非这两姓者也借光保住了性命。这岂不说明艺术的魅力跨越了世俗的纷争?
接着让我们欣赏这首小令的译文和解析:
译文:枯萎的藤蔓蜿蜒于古树之上,昏鸦在日暮时分回巢。走过小桥流水,是那隐于人间的农舍。古道延伸在荒芜之中,西风轻拂过一匹瘦弱马的鬃毛。夕阳之下,远行的旅人思乡之泪洒满天涯。
词句解析:这首《天净沙·秋思》融合了雅俗共赏的特点。既有深奥的意象如“昏鸦、瘦马、天涯”等引发高雅联想,也易于一般读者从中获得共鸣与教益。其以画家的眼光将九个名词巧妙组合成一幅秋日图景,人与景相映成趣,情景交融。在思乡之情的渲染下,每个景物都仿佛带有孤独凄凉的情感色彩。
最后来简要说说元曲。元曲在宋朝已有雏形,至元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包括杂剧与散曲两部分。有时元曲特指杂剧这一形式。散曲则是无宾白的曲子形式,分为小令和散套两种。我们所讨论的这首小令便是元曲中的小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