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_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图
《天净沙·秋思》中,老树枯藤伴昏鸦,小桥流水映人家,古道西风中瘦马独行。当夕阳的余晖洒下,那份断肠的愁思,仿佛将人带至天涯海角。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宋玉在《九辩》的开篇就已道出:秋的气息是如此悲凉,草木因之凋零,万物因此萧瑟。这也正是马致远选择秋景来抒发内心情感的原因。
要写好秋思,选景是关键。此小令精心挑选了“枯藤、老树”等最能触动心弦的秋日景象。人们的心境不同,对景色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满怀壮志的人,即便面对萧瑟之景,心中依旧向往春天的希望。抒发秋思,选择合适的主角同样重要。
这首小令以一个天涯孤客作为抒情主体,其内心的苦楚与愁思如断肠一般深切。如吴文英所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位断肠人,正是那离别之苦的写照。
前三句虽仅18字,却将九种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每个景物的定语都饱含深意,情景交融,人与物相映成趣。这并非普通的景色描绘,而是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从空间角度看,此景并非家乡之景,而是远在天涯的异乡之色。从时间上讲,这也不是早晨或中午的阳光,而是黄昏时分的落日余晖。若是家乡的景色,即便再萧瑟也难以增添游子的愁思。而远在天涯的景色,却能深深触动游子的心弦。
此曲之所以被赞为佳作,不仅因为它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更因为它深入人心地展现了“秋思”的内涵。这幅画卷随着主角的脚步、视线和情绪而展开,“断肠人在天涯”虽为结尾之句,却贯穿全曲,成为其灵魂主线。从曲首便可感知到这一深情,跟随断肠人的天涯之旅进入这画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