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技术员有前途么_工地技术员是做什么的


在工地上,作为大学毕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的辛劳常常不为人所知。相比之下的尴尬事实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施工员,他们的实际薪资或许无法与经验丰富的农相提并论。现今,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可能为每日朝八晚八,一周七天无休,所得工资为1万。而一个从事木工、泥工、电工等大工的农,虽然他们的工作时间同样是早七晚五,一周七天无休,但他们的到手工资可能会高出几百元,达到平均每万元以上的水平。

当比较两者的时薪时,我们会发现农的时薪往往更高。现实情况是,如今的大学生数量确实远超农数量,这为施工单位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才空间。尤其是在像中建系统这样的企业里,他们更倾向于大学毕业生担任栋号长等职位。这种局面也无形中给项目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管理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中,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和抖音等。他们见识了工地外的世界,如年薪四五十万的工作机会。这些经历往往让他们心生向往,内心更为焦躁不安。他们的生活中夹杂着现实和理想的碰撞,加上缺乏个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认知协调和宣泄渠道,常感到工作、心理双重的疲惫。

在工地上,施工员和技术员的工作环境有所不同。施工员因长时间在工地作业而经常面临风吹雨打。技术员则需处理大量资料工作。而农则相对简单,他们只需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可。他们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家庭压力和与高收入目标的对比。

尽管如此,农却有一种淡然的知足心态。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过于遥不可及的财富目标。他们的收入虽少但稳定,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大学毕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却面临更多社会与自我的压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的辛勤工作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在工地上,他们常常遇到的是年长的同事。这种环境下的社交圈相对封闭且单一。这种不同工作背景的碰撞使得他们难免会有种自身状态与社会发展的不匹配感。这也是他们为何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不平衡和落差感。近来社会对于996工作制的争议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在面对工作环境和生活选择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