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_初三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能以氧原子为例进行说明。
2.使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通过撰写“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小论文及交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想象与科普小论文撰写的能力。
4.通过对张青莲院士的贡献等情景素材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目标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通过阅读、思考、假设、推断、讨论、交流、测评、反思等合作与探究习活动,逐步掌握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原子不显电性”及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疑、析、结、评四步教。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准备】
准备我国首颗原图片资料、教材中的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体积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区别,进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阅读思考,探讨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原子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三、辨析点拨,引导探究
教师通过动画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位置。通过解释表格中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四、推写结论,共同认定
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强调原子中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练习,评价反思
进行课堂测评,学生完成测评题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教师根据测评反馈情况抓差补缺。
六、作业布置
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包括教材习题及识记元素符号等。
(镇安县/丁吉念 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