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壑的读音


教师若偶有错字漏读,亦非羞耻之事,得当处理之,可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然频繁出错,则需反思其基本知识技能及文化底蕴。

近日,有年轻教师向我咨询,课堂上读错字、写错字被学生当场指出,倍感尴尬,应如何妥善处理?身为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我乐于为年轻教师提供建议。

先来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历。身为语文教师,准确读写是基本素质。因幼时在乡村成长,未系统学习过汉语拼音,虽大学时有所补救,但普通话并不标准,常在发音上出错误,尤其是“f”与“h”的发音混淆。有一次上课时疏忽,将“范围”读作“换围”,被学生指出后,我深感尴尬。

当时我立即冷静下来,决定采取补救措施。我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小时候没有学过拼音,大学时如何努力补救的故事,特别强调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虽然这和课堂内容不直接相关,但学生们的反应逐渐专注起来。

之后有学生表示愿意课后帮助我纠正发音。每节课后,都会有学生将我读错的字注上拼音,监督我反复练习。

如今回忆起这一幕,那次的尴尬场面已成为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所以我说,若教师在课堂上不慎写错字,应迅速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

一、灵活应对,化解尴尬

教师读错写错字时,学生往往会心一笑。教师应运用智慧和应变能力来化解尴尬。我曾用情感去打动学生,以博得他们的理解和原谅。

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教学技巧,比如讲到投篮动作时提及“你就是这样投的,所以没投进”,借此引导到易错字的话题上。还可表扬那些敢于质疑的学生,提及亚里斯多德的格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将焦点从错误转移到学生的怀疑精神上。

二、积累知识,传播智慧

当错误无法避免时,坦诚承认并向学生们道歉是明智之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知识教育。

例如,当问及汉字总数时,多数教师可能答不上来。此时可告诉学生们,《康熙字典》等收录的汉字数量庞大,强调无人能掌握所有汉字。这样就把一个错别字转化为了关于汉字数量的知识分享。

三、勤于积累,预防再犯

为避免频繁写错字损害教师形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前充分备课、多练习不熟悉的字是有效的方法。

在授课时如对某些字把握不大,可请学生协助书写。教师应善于隐藏自己的不足,如朗诵水平不高的教师可多让学生朗诵以锻炼他们并掩盖自身不足。

作为教师难免会读错写错字,关键在于采取恰当的方式化解尴尬并从中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避免常识性错误。

故此提醒所有教育工作者: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