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告是什么意思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文章刀
近日,奥迪小满广告的抄袭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广告被揭露出照搬了博主“北大满哥”的文案和诗句,然而这并非原创的终点。细究起来,人们发现“北大满哥”对小满这一节气的解读也并非首创。
【一】古诗词中的引用与借鉴
古诗文中,引用前人金句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我们熟悉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与“一篇伤心画不成”,虽各自出自不同诗人之笔,却在纳兰性德的词中焕发新的生机。还有整联的引用,甚至整篇诗文都源于“拿来”。
在古代,有一种创作方法叫做“集句”,即摘录不同来源的句子,拼凑成一篇文章。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便是集句的典范,诗中四句分别出自四位诗人的作品。尽管集句在北宋时期受到文人追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具有特殊的意味,于是这一风气在当时悄然盛行。
集句诗对学诗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入门方式。它不仅可以扩充诗词储备,还可以帮助学者审读诗文字眼、格律、手法。通过仔细比对和反复推敲,不仅可以领会前人的思考,还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二】美谈背后的版权争议
除了东拼西凑的集句作品,直接抄袭整首诗或整本书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虽然有时候通过巧妙的方式可以隐藏抄袭的痕迹,如小野小町与大友黑主的故事中所述,但终究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一旦真相浮出水面,必将受到世人的谴责。
例如,宋人尤袤的《全唐诗话》被人们发现大量抄袭自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尽管经过删减整理,但仍然无法掩盖草率疏漏的问题。
古代信息交流不发达,或许还有一些这样的事件未曾被发现。但在如今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抄袭行为都将无处遁形。依靠抄袭得来的名誉和地位终究是暂时的,随着时光的流逝,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三】读书人的“偷”与借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孔乙己的辩词引发了人们对读书人行为界限的思考。无论是偷语、偷意还是偷势,都是不被提倡的行为。诗文创作中的“三偷”概念更是明确界定了抄袭与创作的边界。
皎然认为,即使是偷意和偷势这样的“高明”手段也并非完全可取。这表明古人对于创作的态度是严肃而审慎的。奥迪小满广告的抄袭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全盘复制的行为不仅让人鄙视,更是对原创精神的。
旧时的诗词歌赋虽然富有价值但绝非只是用来为自己增光添彩的工具。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灵感和学习的对象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在全新的上下文、时代语境和现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对于我们而言捡起这些旧时的珠玑并非只是搬运工的角色而是需要思考如何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们是否以蒙尘的珠玉妆点了时新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