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销售好做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踏入传统健身房的体验常常不尽如人意。健身教练的形象往往被描绘成从你踏入健身房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推销年卡的销售人员。无论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还是在举重器械前努力锻炼,他们似乎总是如影随形,不断地指正你的动作,并在适当的时候推销私教课程。

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或许与健身房的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以现金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健身房,常常通过销售年卡来维持运营并拓展业务。这种模式下,教练的底薪往往较低,他们背负着销售任务,与美妆店的销售顾问或理发店的发型师一样,推销产品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不难想象,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持久。消费者往往对仅仅支付了高昂年费却得不到良好体验的情况感到不满。在高峰时段,器械资源的紧张和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购买了健身房的会员卡,很多教练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销售任务,开始寻找新的销售目标。

一些教练为了寻求改变,选择了离开传统健身房,开设了自己的小型工作室。这里,他们提供更为纯粹的私人教练服务,一次只带一名顾客,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方式因为更具针对性而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一节课的收费不菲,但依然有经营者表示面临亏损。

健身领域的创业并不容易。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经营和管理者、如护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如何提高效率并提升体验、以及如何经营品牌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与此新的概念正在不断涌入健身领域。例如,乐刻等平台通过整合健身房和教练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团课和私教预约服务。而以超级猩猩为代表的另一类新业态则采用了按次收费的模式,并引入了共享健身仓等新颖概念。

这些新业态在吸引消费者的也面临着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第一财经》的“金字招牌研究室”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邀请了懒熊体育的内容总监郑浩榕来分享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开一家有竞争力的健身房。

9月12日晚上7点到8点,郑浩榕将在知乎Live上与我们分享关于新时代健身房的经营策略和避免迅速衰落的办法等问题的探讨和经验分享。

在问答环节中,我们将一起探讨:私教工作室是否只是门槛低和竞争激烈的问题?一个从普通教练到健身房经营者的转变需要哪些能力的提升?线上减脂训练营是否真的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共享健身平台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从按年收费到按次收费的转变对经营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这是《第一财经》新消费创业知乎Live系列中的第二场活动。我们还将邀请更多领域的专家来分享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你在活动当天参与其中,一起探索、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