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量计算方法
1. 不规则三角网法(DTM法)的原理与公式
三角网法通过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将整个土石方计算地形转化为由三角锥组成的集合。该方法依据各角点高度差异及零点确定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每个三角锥的填挖方量。
全挖全填计算公式为:体积V等于三角形面积S乘以原始地面到零点的高差H1、H2、H3的平均值的三分之一。而既有挖方又有填方的计算公式则更为复杂,涉及多个三角形面积和高差的乘积及平均值计算。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与地表的特征相协调,利用原始资料作为网格节点,并能保存原有关键的地形特征。其适应性极强,尤其对于复杂、不规则的地形,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场地形特征。
2. 方格网法的原理与公式
在大面积土石方计算中,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
该方法将场地划分为若干边长固定的正方形网格,通常边长可取5m、10m、20m等。在每个格网点测定四个点位的高程值,并取四角高程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计算值。零点的计算是此方法的关键步骤,通过零点将挖土部分和填土部分区分开,然后分别计算挖方和填方的土方量。
零点计算公式为:X1等于相邻两点施工高度H1与H2的比值乘以方格网的边长A,再除以H1与H2的和。方格网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则以该方格四角的高差值为基础,总土石方量为各方格土石方量之和。
3. 等高线法的原理与公式
当地面坡度变化较多时,可采用等高线法计算土石方量。
此方法利用地形图中的等高线计算测区范围内所围面积的体积。若将两等高线之间的体积近似为台体体积,则每层体积可通过下底面积、上底面积及高差值进行计算。对于山顶面积为零的情况,顶层体积则按锥体体积公式计算。
等高线法的计算公式中,各层面积及等高距均可直接从地形图中获取。
4. 平均高程法的原理
平均高程法是一种简便的测量方法,每间隔一定距离(如20m)测量一个点的高程,然后将所有点的高程相加取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的平均高程。
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误差较大,适用于地形简单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区域。
5. 平均断面法的原理与公式
对于路基土方的计算,通常采用平均断面法。
此方法只需知道两端横截面的面积及断面间的距离,即可进行简单计算。对于同时为挖方或填方的情况,计算公式为(前面积加后面积)乘以长度的一半。若断面图中同时存在挖方和填方,需寻找零界点并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面积,这会增加计算难度。
此计算方法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横断面上选择的采集点位及横断面的间距长度。横断面间距越小,计算模型越接近实际情况,精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