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结构
张翔辞去了稳定的央企工作,投身于自己钟爱的古建筑模型事业中。至今,他和团队已经完成了包括北京中轴线在内的近三百款传统建筑木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在多年的古建筑模型研发过程中,张翔不仅享受着梦想照进现实的满足感,还坚持不断创新,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
张翔对古建筑的热爱源于对历史的痴迷。从小爱看《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文化、礼乐都令他着迷。尤其是大学时期,他被北方的古建筑群所吸引,那种对古建筑的好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DNA里。
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古建筑模型的开发事业中。他尝试从古建筑模型中寻找乐趣,觉得它给“模型爱好者”们带来的满足感与快乐,是乐高无法相比的。
张翔坚持用木料制作古建筑模型,认为木头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材质。相比工业感的塑料,他能感受到木头的生命力。木料的选择,代表着树的生命的延续。
在张翔看来,古建筑模型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结构和细节的呈现,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都可以在建筑中窥见一二。越研究,越能体会古代匠人的巧思。
他和团队历时七年,成功完成了多款古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开发。从小热衷于制作塑料模型玩具的他,如今家中的模型变成了佛光寺、太和殿等经典的古建筑。他享受着从制作到开发的乐趣转变。
张翔认为,古建筑模型是多学科知识的浓缩,通过它,孩子可以了解艺术、美学、数学、传统文化等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古建筑的魅力,希望通过古建筑模型让孩子们知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美。
他不仅带着孩子去摇一摇自己搭出来的建筑,观察其结构,还通过不同时期的古建筑,让孩子了解不同时期的审美和历史特点。这样一来,孩子既能了解文化的精髓,也能对历史有更具体的认识。
张翔也注重古建筑模型的普广性,希望让更多人都能在这里面得到乐趣。他以玩具的心态带领团队走上这条路,因为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近几年,他们还开发出了针对小孩子的古建筑剖面模型。
在张翔与团队的努力下,“想象中的建筑”系列诞生了。这些建筑在遵循古建筑基本元素的前提下,给予使用者自由创造的空间。例如,可以突破重力限制,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或者像乐高一样随意搭配不同的屋顶、开间和门窗装饰等。
古建筑模型不仅是一个玩具,可以简单拼搭带来满足感;它还是一件艺术品,让孩子穿越时间与空间与历史中最灿烂的文明相遇。
正如张翔所言:“在如今,或许没有一门学科能像古建筑一样,将科学、艺术、乐趣如此完美地结合。”凝聚着中式营造之美的古建筑模型,或许就是普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全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