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盘下一句
近期,我们刚刚完成了对2018年网络流行语的总结,没想到进入2019年后,又一个新词开始风靡——
当新的风尚袭来,“我的偶像即将带来精彩作品”,不少人的选择词汇已变为“盘”!
无论是国足与泰国队的对决,还是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都能听到“盘”的声音。
那么,“盘”究竟是什么呢?它几乎无处不在,魔力四溢。
从传统辞典的角度来看,“盘”作为名词时,指的是承载物品的浅底容器或用于承托、旋转的物品,如棋盘、罗盘等。
在长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巧妙地利用盘子作画,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作为动词,“盘”意味着弯曲相交或缠绕,如盘腿、盘膝等动作。它也代表着深入探究、复盘和激活事物。
在文玩界,“盘”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通过手的反复摩挲,使文玩表面产生包浆,变得更加光滑并提升其价值。
经常可以看到文玩爱好者手中的串珠核桃等物件在手中旋转,经过他们的“盘”变得油光发亮,展现出温润喜人的状态。这种“盘”体现了人与器物的交流,达到日新月异的状态。
“盘”的大火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其中得益于一档综艺节目中相声演员的精彩表演。孟鹤堂和周九良在《文玩》中刻画了一个文玩爱好者形象,不论见到什么总想“盘一盘”。
例如,看到家中那座一人多高的根雕龙形作品时,他无法忍受其粗糙的表面,不满地想着:
它干涩无光,形状杂乱无章,
完全不圆润!
必须得“盘”!
这种“盘”的动作实际上非常简单,即用手轻搓物体,使其表面变得更加圆润。类似这种行为与口语中的“rua”相类似。
因为易于上手和富有趣味性,“盘”也成为网友们拍摄搞笑视频的素材。
例如,盘猫咪、盘煤球、盘小仓鼠、盘仙人掌等等。这些视频中的“盘”展现了一种错位的幽默感,让人们觉得即使是不顺眼的东西也可以被“盘”得更加亲近。
万物皆可被“盘”。
由于“盘”的灵活含义,它可以适用于各种语境中而不会显得突兀。
当你想要表达对某人、事、物的喜爱时,“盘”就像捧在手心里的核桃一样令人沉醉。
而如果你对某个人或事物持有不满情绪时,“盘”则表达出一种挑战或怼的意思。
例如:“去‘盘’他!国足以2:1战胜泰国!”
无论你是爱它、玩它、还是怼它、修理它,只要有情绪,“盘”总能够为你提供出路!
就像一个万能筐子,什么都可往里装。
究其根本,“盘”的含义并不高深。它就像去年的“skr”一样,简单易记且具有效果。这个原本属于文玩界的专有名词成功“出圈”,背后是全民参与的幽默感和娱乐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