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造句


梁衡(资料图片)

在2018年深秋的桐庐,当全国各地的范仲淹学术思想研究者齐聚一堂时,梁衡先生以激昂的声调,慷慨地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深情地推荐了《岳阳楼记》,称其为他心中的至宝。在这优美的山水之间,他的智慧和洞见如晴天惊雷,空谷足音。

我有幸第二次聆听梁衡先生的演讲。初次听他讲述《岳阳楼记》的文化与价值时,我深感震撼。我曾试图将范仲淹的忧乐情怀、江湖意识与庙堂担当与现代理念进行对比,提出“《岳阳楼记》是早期人类社会的大爱”等观点。但与梁先生相比,我深感自己的理解仍显浅薄。

梁衡先生的演讲不仅富有文学的亮度,更有的维度和人性、历史的厚度。他借助范仲淹的绝唱,赞美巴陵的壮丽景色。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散发着知识与思想的宏大气场。他将形与情推向理的高度,使我们深感震撼。

在即兴演说中,梁先生回忆起昨日登岳阳楼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仿佛与范仲淹在时空隧道出口对话,传达出对古文的深刻理解和启示。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透露出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深深热爱。

岁月流转,岳阳一别后,先生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智慧之光却更加耀眼。

在桐庐,范仲淹的足迹留下深深的印迹。他曾为这方灵山秀水写下名篇,赋予其“潇洒桐庐”的无价美名。

开幕式后,代表们纷纷拍照留念。在这美丽的江南庭院中,我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拍摄的行列。

当我们团队准备合影时,突然发现梁衡先生就在绿树红蕊中。我们簇拥着他,希望能与他多些交流。当他得知我们是岳阳代表时,眼中流露出亲切的光泽。

我们向他表达了对他在岳阳演讲的敬意和收获。他说他的演讲只是精神的一种表达,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在合影时,一位即将与他合影的专家因争抢机会而差点摔倒,梁先生却细心地走过去,先与他合影并关心地询问他的情况。

这一细节被在场的人所注意。这位以《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等作品著名的散文家,以他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他。

在短暂的交流中,我向他表达了岳阳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谈起了他的新书《树梢上的》,其中对大地上的大树名树的描绘和探索。他说他所选择的古树既是历史的里程碑,也是当地的地标。

我向他推荐了家乡的千年银杏树,以及它旁边的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医院的历史。他表示有兴趣去实地看看。

站在潇洒桐庐的绿树繁花之中,我看着这位英姿焕发的北方汉子,他身上的凛然正气和昂然风骨让我深感敬仰。在我眼中,他就像一棵傲立天地间的临风玉树、参天劲松。

梁衡先生,您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