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制和基轴制的判断
在机械世界中,若因某一零件的微小故障而舍弃整个机器,那么即便是富足之人也难以承受这样的浪费之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就是换件维修。要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并满足性能要求,关键在于对零件的精确替换与配合。
为了实现机械制造中零件的互换性,必须保证生产零件的尺寸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内,这正是产品标准化的体现。在机器组装过程中,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基本尺寸相同,它们之间的公差带关系被称作配合。
对于孔与轴的配合,标准设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的概述
基孔制是一种制度,其中特定偏差的孔的公差带会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构成配合。在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中,固定孔的公差带位置,通过调整轴的公差带位置来获得不同的配合。这就像是以已知的孔为基础,去寻找合适的轴。
被定为基孔制的孔,即作为基准的孔,按照规定,其下偏差值为0,而“H”即代表基准孔的基本偏差。
2.基轴制的介绍
与基孔制相反,基轴制是以特定偏差的轴的公差带为基础,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构成配合。同样在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中,固定轴的公差带位置,通过调整孔的公差带位置来得到不同的配合。这就像是以已知的轴为基础,去寻找合适的孔。
基轴制的轴被视为基准轴,根据规定,其上偏差为0,“h”即代表基准轴的基本偏差。
3.基准制的选择要点
那么如何进行选择呢?
在选择基准时,需综合考虑产品结构、加工工艺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一般来说:
a.通常首选基孔制。考虑到孔相对于轴来说加工难度更大一些,为了减少定制刀具和量具的种类、简化生产流程并提高经济效益,基孔制是首选。
b.当采用冷料直接作为轴时,宜采用基轴制。若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圆钢已具有特定公差等级,其外径无需进一步切削加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时,采用基轴制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选择。
c.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装配多个具有不同配合要求的孔件时,应选用基轴制。例如连杆机构中,根据使用要求销与孔需采用过渡配合,而连杆与销则采用间隙配合。若采用基孔制会使销加工成台阶状,既不利于加工也难以保证装配质量。而采用基轴制则可使销加工成光轴而孔制成台阶状更便于加工和装配。
d.与标准件相配时,基准制的选取需根据标准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例如滚动轴承外圈与箱体上的基座孔配合时必须采用基轴制而内圈与轴承配合时则必须采用基孔制。
e.为满足特定的装配要求必要时可灵活采用非标准的孔和轴公差带组合。
总的来说选择的原则就是追求经济、简便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