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心论点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名况,姓荀。他曾在齐国稷下执教,其学问之渊博、见解之独到,为后世所传颂。随后他游历秦国,于晚年担任楚国兰陵令,他的思想和观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荀子的《劝学》篇章,是中学课本中的节选内容,仅包含四小节。此文开篇即点明主旨:“学不可以已!”通过巧妙的比喻、生动的实例以及鲜明的对比,荀子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虽篇幅简短,却是初学议论文写作学生的优秀范文。它突显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鲜明的观点。

一个鲜明的观点,意味着作者需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有所支持或反对。观点要明确,态度要坚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读者阅读议论文时,期望看到的是作者清晰的观点和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观点如同文章的灵魂。清朝学者王夫之曾言:“意犹帅也,文若无意,则乌合之众也。”晋代文论家陆机亦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的“片言”,即指文章的论点,它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缺少了它,文章的其他部分都会失去灵魂。

荀子的《劝学》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文章始终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无论是通过比喻论述品性的养成还是能力的提高,亦或是探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都紧紧扣住“学习”这一主题。

在文化背景下,对于某些现象或人物的态度常常有两种倾向:压制或追捧。尽管用旧习惯和旧道德或借助官力可以暂时压制某些事物,但孤独的精神战士往往因坚持自己的立场而遭受甚至。而当无法压制时,则可能转而追捧,以为这样便可以无害于己。这两种做法都值得人们深思。

文章的前两节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首节直接点出对待事物的两种态度,随后深入阐释了“捧”与“压”的含义、内涵及表现形式。对于整篇文章而言,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使每一个语段都具备立论鲜明、条理清晰、逻辑感强的特点。

在写作时,最好能用一个简明的句子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接着,可以通过例证、喻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首句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随后阐释“疑”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性,接着通过简练的语言举出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具备探索精神的人才能产生疑问并有所发明创造。

对于初学者而言,先掌握一段文字的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写作过程会帮助其逐渐积累经验、提高水平。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及不懈的练习终将使写作技巧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