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er什么意思


在历史的某个节点,1991年9月22日,国际海事机构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国际呼救信号从SOS转变为GMDSS。SOS作为长达一个世纪的国际求救信号,在广大海洋上承载了无数的生命希望。

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上,当生死悬于一线,"SOS"的紧急求救信号便穿透海空,向四面八方传播。每当附近船只接收到这标志着求助者陷入困境的信号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驶往出事地点,争分夺秒地救助者。

SOS这一求救信号通常被理解为“Save Our Ship”或“Save Our Souls”的缩写,甚至有人推测它是"Send Our Succour"(速来援助)的意思。实际上,SOS只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这三个字母并无实际含义,只是因其特定的电码在电报中易于发送与辨识。

另外一种表现方式是191519这个数字组合。由于SOS的广为人知,当处境极端恶劣时,这种数字组合便成为了一种隐秘的传递求救信息的方式。该数字组合源于S、O、S在英文字母表中的顺序。

在1908年之前,国际公海海难求救信号为CQD,虽然有观点认为它是“Come Quickly, Danger!”的缩写,但这三个字母并无实际意义,且常与另一电报代码“CQ”混淆,因此并未成为国际标准。

随着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1906年的第二次国际广播电报公约确定了SOS作为国际标准求救信号。此后,鉴于频繁发生的海难事件,1908年SOS被正式确立为国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

有记录显示,首次使用SOS求救信号是在1909年的一起事件中,当时一艘汽船燃油耗尽,发出求救信号后经过36小时获救。

在宣布SOS为国际统一的信号的国际无线电报公约废除了其他求救信号,包括当时广泛使用的CQD。SOS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许多电报员仍偏爱使用CQD,尤其是英国的电报员。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这场悲剧中,尽管初期仍有人坚持发送CQD信号,但最终也启用了新的SOS求救信号,以期能得到更多的救援响应。

SOS这一信号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其无论正看倒看都是这三个字母。当海难发生时,遇险者即使在孤岛上也能通过简单的“SOS”标记来等待救援飞机的发现。

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由于社会繁荣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郊游或露营时学会了通过开关手电筒发出SOS信号来求助。这种简单的求救方式在山野迷路时尤为实用。

随着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和航空器越来越少使用摩尔斯电码通信。因此除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外,SOS的使用已逐渐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92年开始,国际海事开始实施新的国际海事卫星电子通信设备GMDSS。其国际呼救系统设备功能强大且先进无比。只需一按电钮,所有关于的信息将自动通知救援。这一新系统相较于过去的SOS信号更为快速、准确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