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退货
网店掌舵者与快递员的叹息:购物狂欢后的退货洪流涌动!
走过了十六载的“双11”狂欢季,时间跨度从单日到双周,再到一个月余,如今呈现给我们的,是天猫、京东、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纷纷将“双11”活动周期延长至长达数周的“购物狂欢盛宴”。
当2024年的11月11日24点钟声敲响,“双11”的序幕缓缓落下,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向公众公布了业绩报告。据京东发布的“双11”数据报告,截止至当晚,本年度购物用户数量同比上涨超20%。逾万品牌销售业绩斐然,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出了预期目标。而在天猫“双11”全周期内,更有近六百个品牌的销售额突破了大关,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在精彩绝伦的销售数字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让商家与快递人员产生共鸣——那就是高企的退货率。
“面对‘双11’的折扣诱惑,虽然订单数量相对较少,但退货却依然频繁。”在上海经营一家高客单价服装网店的表示出了她的无奈。“作为一名资深电商人,我深感此次的挑战不小。除了初期的订单量稍显可观,后续几乎鲜有订单。”然而更令担忧的是日益攀升的退货率对她店铺本就不佳的销量产生的严重影响。
记者在某家主营电商平台的邮政网点现场观察后发现,《IT》透露在短短24小时内,累计收到了多达300余件的退货包裹。几名快递员向记者反映今年“双11”期间退回的包裹明显比往年多。
在今年的“618”活动中,“女装退货问题”已经频繁成为讨论焦点。某位网店经营者因高达80%的退货率直接遭受近8000元的损失,众多裙装被退回。与此部分带货的网红也在面对同样的困境。抖音达人的李乐展示出她销售的部分数据截图,其发出的订单数量达数千件,但真正能够为商家带来实际收入的“有效订单”却大打折扣。
从品控出发,“女款商品高退换率似乎存在必然性”。但效果不如预期的主播们反映出的背后原因多样且复杂。像沈昕所经历的,尽管她的店铺产品质量良好且客单价适中,退款率仍然高达62%。买家提出的退款理由也并不完全因为质量问题或版型错误。有时候,衣物已经被试穿、洗涤过的却依旧成为退款的借口。
在这一背景下,商家所面对的压力似乎未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同样的回响。在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中,消费者潇潇购买了近40件衣物。经过试穿后,她只留下了其中的4件并申请了高达80%~90%的退款比例。主要的原因在于实物与照片的差异、版型问题以及价格与质量的不匹配。
这一系列的退换现象反映出商家、主播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的某种难以跨越的鸿沟。这不仅仅是对品质的把控问题,也是消费者选购时的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博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互相理解与包容,才能让这个“辨析题”得到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