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
关于“侏罗纪”系列电影的探讨,需先明确两大背景:其一,此系列电影共五部,均在被评为PG-13级,含有适度、等镜头,但总体上仍为“合家欢”类型;其二,该系列自1993年起已成经典老IP。
现今好莱坞常重温旧梦,《侏罗纪世界2》的发布极易观众目光。但人们往往会预见其内容走向,如恐龙追逐人类甚至吞噬等场景。
这部2018年上映的作品却有新意涌现。这或许部分源于《侏罗纪世界》初作的表现中规中矩,亦或是《侏罗纪世界2》独辟蹊径,在科幻与惊悚间开辟新路。
回首1993年问世的《侏罗纪公园》,其运用CG技术打造的恐龙形象令全球观众眼前一亮,引领了电影业的革新。
继之而起的《侏罗纪公园2》与《侏罗纪公园3》,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初代作品的延续,尽管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侏罗纪世界2》中深入挖掘了迅猛龙布鲁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将人扮演的特摄片带入新时代,如同哥斯拉般在圣地亚哥城肆虐。
虽然《侏罗纪世界》被认为在创新上稍显不足,但它依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成绩。尤其在内地市场表现突出,这也证明了全球观众对恐龙题材电影的喜爱。
《侏罗纪世界2》的主演体型似乎有所变化,引起了网友的戏谑。但无论如何,该片延续了系列中的惊悚与幽默元素。
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导演的西班牙风格为该片增添了新意。他以擅长拍摄惊悚片著称,并能在其中融入幽默元素,平衡恐怖与喜剧之间的分寸感。
吴博士作为该系列中的灵魂反派再次出现,引发观众对剧情的更多期待。
巴亚纳此番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惊悚与幽默巧妙结合。每逢情节达到极致恐怖时,总能以喜剧元素加以调和,从而保持了“合家欢”的本质。
虽然有些影评人指出了影片在格局、反派智商及角色命运等方面的不足,但笔者仍认为,《侏罗纪世界2》在继承《侏罗纪公园》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
迈克尔·克莱顿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中客串角色,为该系列增添了更多看点。
本片的突破不仅在于调和了惊悚与幽默的平衡感,更在于它回归了迈克尔·克莱顿同名小说中的核心问题:人类是否有能力掌控自己制造的混乱局面。
伊安·马尔科姆教授作为系列中的重要角色,在《侏罗纪世界2》中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以混沌理论为视角,探讨了人类与恐龙共存的哲学问题。
关于恐龙的设定与讨论贯穿全片。如一头冥河龙成为小朋友们喜爱的一头食草恐龙。影片中也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营救、复原古生物的道德与哲学问题。
电影最后以马尔科姆教授的画外音作为结尾,“欢迎来到侏罗纪世界”,暗示了人类与恐龙共存的可能性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