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
临江仙·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作品重现
昔日午桥聚英豪,桥上饮宴欢笑。长夜月色静无声,杏花影下,笛声萦绕至天明。
流年如水过二十余载,如今身处世事亦令人惊。闲暇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往事如烟,渔歌又起三更。
注释
坐中:此指宴席上的友人。
长沟流月:喻指时光如流水般消逝,月色随水流逝而无声消逝。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意指在杏花稀疏的影子下欢快地吹笛子直至天明。
二十余年:这段岁月中包含了国破家亡的巨变。
诗词简介
陈与义(1090-1139),别号简斋,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风沉郁悲壮,雄阔慷慨,与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词作也独具一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这首《临江仙》便是他在宋高宗绍兴年间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追忆往昔洛阳旧游,抒发了他对家国和人生的感慨。
精彩赏读
此词运用对比手法,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旧游生活的回忆与北宋后的深沉感慨。通过描绘往昔在午桥畅饮聚会的场景与现今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词中“一梦”之喻,巧妙地将自我形象勾勒出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后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上阕忆旧
起始一句“忆昔”便将读者带回到了那曾经的岁月。洛阳的午桥是词人青年时期追寻诗韵的地方,那时的他同英雄豪杰们在此把酒临风,共度良辰。夜幕下的杏花影与悠扬的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词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下阕感怀
历经靖康之变后,词人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如今闲登小阁,观看雨后新晴的月色,心中不禁涌起古今多少事。那渔夫的歌声在三更时分响起,将兴亡和人生感慨都融入其中。词人以饱含的笔触写下了这感慨深沉的词句。
知识链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句名句造语奇丽,展现了词人在良辰美景下与友人共同赏玩的情景。杏花影下吹奏出的悠扬笛声组成了一幅富有空间感的画面,真实反映了词人当年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
渔樵
渔夫和樵夫在古典诗词中常与历史兴衰之感相连。他们闲谈历史却不带严肃感,消解了历史的沉重感。除了本词中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还有许多诗词以渔樵表达历史兴亡之感。
简斋体
陈与义的诗被称为“简斋体”,其诗风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他的诗既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又规模宏大、声调铿锵。他的作品潜气内转、意境圆融且风格雄浑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