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上市公司


个人简介

我是蓉小江,一个95后的财经211院校毕业生,在北京拼搏了十年,最近刚刚来到南宁·青秀山生活。

IPO全称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当一家企业或公司主体选择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它以股票的形式向公众投资者发行公司股权,以此筹金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公司重要的融资手段。

IPO不仅意味着资金的筹集,更重要的是它为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和新老股东提供了一个退出通道。通过上市路径带来的市值增长效应,往往能实现最佳的退出收益。对于公司而言,这不仅是资金筹集的途径,更是品牌影响力的极大提升,需要向公众披露全面且详细的公司信息。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流通性,卖出股票,变现退出,将账面价值变为真实到账资金。潜在的股东则拥有了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实现了资产配置。

IPO制度自国外传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资产市场,彼此错位竞争、相互补充。

01 国外兴起

股票交易的概念起源于17世纪的荷兰。随着时间的发展,旧荷兰首相召集七省代表和各大商会签署特许令,诞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全球第一家跨国企业。

当时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公司创造性地向民众发行可认购的股票并承诺分红。股票的初期追捧后,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逐渐显现。直到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在1609年成立,为民众提供了股票转让机制。

随后,等其他也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股票交易机制和证券交易所。

02 国内上市交易发展历程

的交易所制度起步虽晚,但自1990年开始正式起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全国性证券交易制度在我国正式起步。

随着开放的推进,我国迫切需要一系列行动来塑造对外形象。其中之一便是设立股票交易所。从最初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到后来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新三板等,都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舞台。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创板、北交所的设立和注册制的推行,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划分也更加清晰。

03 上市制度演变

我国的股票上市制度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到现在的注册制。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背景。

如今,注册制已成为主流上市制度。它强调形式管理和真实、充分的信息披露,弱化了监管机构对企业的实质性判断义务。这样的制度“放松”了上市流程的周期,促进了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