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几根弦


古琴形制,即古琴的外观造型。无论我们是在选购古琴,还是与他人交流古琴文化时,这一概念都常被提及。了解古琴的形制对我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在古代的文献中,《太古遗音》一书于南宋时期首次详细记载了古琴的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清代《五知斋琴谱》时,已记录了超过五十种不同的琴式。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新样式也陆续出现。

面对如此多的样式,我们或许会感到困惑。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先记住几种常用的古琴样式,遇到不熟悉的样式时再逐步了解。

在古琴的传世之作与现代创作中,有几种样式尤为流行:伏羲式、仲尼式、神农式、连珠式、落霞式以及蕉叶式等,其中尤以伏羲式和仲尼式最为常见。这些样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其项部和腰部的差异(如图1所示),通过实物图对比,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它们。

图1 展示了古琴的项和腰部的特点。

伏羲式:以伏羲命名,象征着圆浑与古朴。其琴头较圆,颈部有一个弯圆,而腰部则有两个连续的半月形。

伏羲作为敬仰的人文始祖,其造型的古琴也特别受历代琴人的喜爱。其在《琴书》、《长笛赋》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这也是为何我会将其放在首位的原因。

仲尼式:以孔子命名,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

仲尼式又称夫子式,相传为孔子所创制。其造型简洁素朴,颇具儒风气象。孔子的生平事迹与琴乐紧密相连,使得这种样式的古琴深受文人的喜爱。

神农式:以神农命名,其琴头微圆,颈部有一个弯圆,而腰部内凹成一个半月形。

据《新论》记载,神农是古琴的发明者之一。唐代魏徽等所著的《隋书》也对此有详细描述。

连珠式:文人创造的样式,其项腰各作三个连续的半月形弯入。

相传此样式为隋逸士李疑所制。人们用“连珠”来比喻其连续不断的特性。

落霞式:文人创造的样式,其两侧呈对称的波状曲线。

落霞式的灵感来源于南朝时期梁代简文帝的诗句“落霞乍续断”。其显著的造型特点展现了文人的浪漫情怀。

蕉叶式:文人创造的样式,其琴体起伏如蕉叶。

相传此样式由闽人刘伯温所创制。蕉叶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因此此款古琴样式极俱文人气息。

以上所述的六种古琴样式为市面上较为流行的款式。若遇到其他相对少见的款式,可再行了解。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选购古琴时除了考虑样式外,还需关注琴的漆面、岳山和龙龈与琴面粘合等细节部分。外观越精美的古琴越能体现出斫琴者的用心和技艺。

了解古琴的形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购和欣赏古琴,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