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
对《我读感知论》的深入思考
在深入探讨存在的意义与目的时,我们常被生命的复杂性与物质的单纯性所困扰。这两种存在形式,虽然各自为政,但都在其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与物质,虽各有各的走向,却也在同一舞台上共舞。
存在的规则与逻辑,如同编织生命的线,维系着一切的存在。它们如太阳的西落,水的流向低处,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存在模式。但这些规则与逻辑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在探索中,我们常感到迷茫,这正说明存在的度和复杂性。
关于存在的意义与目的,似乎是个无解的谜题。存在真的有一个总的意义与目的吗?或许我们在问,存在为何存在,这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哲理。用唯物的逻辑去解答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清晰。因为存在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客观的,客观的事物往往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
人们时常对生命如何在物质中诞生感到困惑。这种生命的诞生看似偶然,却隐藏着必然的逻辑。我们思考为何会有生命的存在,而这个答案似乎简单到就是为了愉悦的存在和存在的愉悦。
人们往往将这个问题复杂化。我们习惯于从高处俯视存在,却忽视了从低处仰望的存在之美。所有的存在,无论是高是低,都是存在自身的一部分。当我们尝试将所有存在联系起来时,或许能发现存在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为了持续、稳定、有序。
人的自私心在这里显现出来。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存在而努力,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持续、稳定、有序。但这样的自私心,其实将我们从存在的整体中剥离出来,只为了那个“自我”。这让人反思,我们所追求的一切苦难是否都源于这种“为自己”的心态?
这个“自我”是存在的一部分。人们认为为自己的追求是再正常不过的,是合理的。但这个“合理”是什么?是符合存在的逻辑吗?存在是为了整体,而非部分。人本来就是存在整体中的一员,但人们却总想将自己从存在的整体中独立出来。
这种被独立出来的生命总是对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安。这是因为个人的存在是断续、震荡、无序的。我们都会面临死亡,因为个人只是存在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向往着物质的不灭性。如果我们以存在的整体为存在,而非仅仅以自己的存在为存在,那么我们或许就不会再感到害怕。
要想存在得好,我们必须思考存在的整体是否好。我们是为了一部分的存在而存在,还是为了所有的存在而存在?事实上,物质的存在和我们从未分离过。生命是我们的内在存在,物质是我们的外在存在。我们的存在就是生命与物质的共存。
综上所诉,对存在的思考与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不断的追问与思,或许我们能找到那套维系一切的规则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