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


苏轼,这一杰出的诗词家,佳作累累,其名传颂千古。尽管他在中历经沉浮,甚至身陷几近丧命,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无论被贬谪或流放,他都能随遇而安,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

他的诗词,大多呈现出豪迈旷达、乐观浪漫的特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为世人所喜爱,传颂百代,越诵越有味。

今日我又发现了一首苏轼较为少人熟知的词作——《念奴娇·中秋》。

玉宇琼楼 念奴娇·中秋

此词意境高远,望空览月。

登高远望,但见万里长空云迹尽消。桂魄之辉洒落,清冷之色弥漫秋夜。玉宇琼楼之景,乘鸾之仙来去自如,身处清凉之境。江山如画,烟树清晰可见。

我醉心于此情此景,欢喜之余竟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在清风吹拂的露气之中,举起酒杯与月邀饮成三客。兴致时我随风起舞,忘情徘徊。不知此刻是何夕何年?若能乘风飞升至水晶宫中,一曲横笛响彻云霄,那该是多么畅快淋漓的体验。

直译解读:

上片:立于高处眺望远方,只见中秋夜的天空万里无云。月色照耀下的秋夜显露出清冷的气氛。遥想那月宫的玉宇琼楼,仙女们乘着鸾鸟自由翱翔,生活在清凉的境地之中。我向往着月宫中如画的景色和朦胧月色下的树影婆娑。

下片:醉意之中我手拍节奏欢快地唱着歌儿,邀请明月作伴并与影子相伴形成三人舞动之景。风露中我们欢舞起舞直至忘记此刻是哪一个日子?我心想如果能乘风破浪升入九霄云天飞至那水精宫殿便能够吹奏起我的横笛之声使之响彻整个天空。

每一片江山都如同画般美丽。

作品鉴赏:

创作背景:此词为苏轼于1082年中秋所写。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以低微的职务应对着人生挑战。他与家人一同开垦城东的坡地并努力耕作以求生存之道。通过的艰难经历后他对生活的脆弱产生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中秋节夜他饮酒解愁却以歌声与明月对话倾诉内心的感受......

上片:描述了中秋夜的宇宙景色及其幻想中的月宫生活展示了一个美好无比的天上仙境诗人以瑰丽的笔触将月宫描绘成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下片: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他借酒消愁并邀请月亮共舞与影子相伴形成三人共舞的场景借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意境在风露中狂欢起舞甚至忘却了时间与空间然后他想象着如果能乘风飞升至那水精宫殿便能忘却尘世烦恼尽情地吹奏横笛。

正是这般磨难后,苏子那份不屈不挠的乐观情怀愈加凸显。他借由中秋之夜对月亮倾诉心声,向往那片超凡脱俗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