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1. 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代表不同的温度值(单位均为摄氏度),具体数值请根据实际图片信息判断。
2. 在教室中放置一只寒暑表,每个课间测量教室的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绘制出晴天和阴天时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
3. 当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的膨胀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制成双金属片,当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会弯曲。设计草图可以是将铜片和铁片叠合,通过弯曲的形状来制作温度计。市场上有些指针式寒暑表就是利用这种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
4. 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降温,温度只能接近-273.15℃,无法更低。可以将这个温度定义为新的温度零点,并与摄氏度进行换算。换算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研究。
5. 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例子很多。比如,冰块在夏天熔化时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降温;而金属在冷却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有时会造成不利影响,如铸件在凝固时可能因收缩而产生裂纹。请分别举例说明。
6.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导致无法准确捕捉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 根据图象特征,如温度随时间平稳上升或下降等,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图象中的平台段即为物质的熔点。从晶体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即为持续熔化的时间。
8. 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冷冻室后,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这可能是因为混合液中的酒精降低了凝固点。猜想可能是:在特定温度下,混合液的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医学中,可以通过将物与低熔点的物质混合来制备稳定的低温物。
9. 这个简易“冰箱”的原理是利用了篮子里的食物降温后,篮子内的温度会比周围环境低。通风可以帮助散热,使篮子内的温度更低。利用的是物理原理中的热传导和对流等。
10. 金属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会变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附着在金属上。即使马上用干毛巾擦也无法擦干,因为湿气已经渗透到金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