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汽水喝多了好吗


在盛夏的三伏天,我习惯于在超市购买一箱盐汽水存放在家中,作为消暑的良饮。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从未改变。

现今的盐汽水大多采用塑料瓶装,然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盐汽水曾是玻璃瓶装的。喝完后,我们并不会丢弃瓶子,因为我们会用这些玻璃瓶来换取下一瓶的盐汽水。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邻居住着一位王姓阿姨,她在宝山吴淞地区的钢铁研究所工作。这家研究所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拥有生产车间。王阿姨在车间里实行三班制工作,她从事的是吊运钢材的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行车”。每年从五月份开始,车间会向工人们发放盐汽水,这个传统会持续半年之久。

据王阿姨回忆,单位发放盐汽水给员工,不仅是一种福利待遇,更是为了防暑降温。由于她们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车间内温度较高,工人们每天都会大量出汗。盐汽水的发放帮助他们补充了体内的盐分。

每天下班后,王阿姨都会乘坐51路公交车将四瓶盐汽水带回家。尽管公交车拥挤,她仍坚持每天带回盐汽水。尽管这个过程颇为辛苦,但王阿姨当初是如何克服困难将盐汽水带回家的细节却鲜为人知。

带回家的盐汽水除了供家人享用外,王阿姨还会将多余的盐汽水分享给邻居们。她今天可能送给这家两瓶,明天再送给那家两瓶。当她送完盐汽水后,总会叮嘱邻居们吃完后将瓶子归还给她。她的这种友善举动让我们对她感激不已。

在那个年代,盐汽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饮料。在普通商店里很难找到它的踪影。能够喝到王阿姨送的盐汽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孩子们对此非常期待和开心。

王阿姨虽不姓王,因为丈夫的姓氏而得名。她的工作需要上夜班,所以白天会休息。那时候我们的住宅结构为木板地板,脚步声容易产生响声。大家在走动时都特别小心以免影响她的休息。而那一次我因为不小心大声喊叫而被母亲责备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超市里可以轻松买到各种口味的盐汽水。这些已经不再是那个时代被视为珍稀的饮料了。与此单位的工作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我们不再需要为了一瓶盐汽水而长途跋涉去取了。

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无数倍,但王阿姨当年的那份温暖和关心仍然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这种美好的回忆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