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偏旁是什么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 认知:学习并掌握“恭、勤”等5个生字,理解并正确书写“囊、萤”等9个字。

2. 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言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培养恒心和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的感受,如何面对挑战,以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词。

2.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新词,着重分析“囊、萤”等字的书写结构,并在黑板上示范。

3. 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分组朗读并相互评价。

三、深入理解,感悟文意

1. 逐句讲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解释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 让学生讲述“囊萤夜读”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3. 讨论“车胤”的勤学刻苦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魅力

1. 找出课文中让自己感触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分享感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 拓展阅读相关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生字新词。

2. 回顾“囊萤夜读”的故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讲述李白磨针的故事。

三、深入探究,感悟精神

1. 分组讨论“铁杵成针”的寓意和启示。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恒心和毅力故事,与同学交流心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强调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和道理美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2. 讨论从课文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悟,如何将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及学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