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钉和锚杆的区别
土层锚杆,常简称为锚杆,是在进行深基坑开挖后的地下室墙面(如排桩墙、地下连续墙或挡土墙)或地面等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当钻孔达到预设的深度后,会进一步扩大孔的端部,并置入钢筋、钢管、钢丝束、钢绞线等抗拉材料。接着,灌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使其与土层牢固结合,形成具有强大抗拉(拔)力的锚杆结构。
一、锚杆长度设计规定
(1)自由段的长度必须不少于5米,并需超过潜在的滑裂面,确保在稳定土层内至少深入1.5米;
(2)锚固段的长度也不应少于6米;
(3)锚杆杆体的实际长度应当是自由段、锚固段及外露长度的总和,考虑到张拉作业的需要,外露长度需符合相应要求。
二、锚杆的布局要求
(1)上下排锚杆的垂直间距最好不小于2米,水平间距也不应小于1.5米;
(2)锚杆所处位置的覆土层厚度最好不低于4米;
(3)锚杆的倾角宜在15°至25°之间,且不应大于45°,也不应小于10°。
三、锚杆处理措施
(1)在一般腐蚀环境中,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可采用封闭的水泥浆或砂浆进行处理,但需确保杆体周围有2厘米厚的保护层;
(2)面对严重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其锚固段内杆体建议使用波纹管外套,管内填充环氧树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套管周围保护层厚度需达到1厘米以上;
(3)对于临时性锚杆的锚固段,应使用水泥浆进行封闭,同时确保杆体周围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厘米。
四、特殊处理说明
(1)永久性锚杆的自由段内杆体表面建议涂上防滑油或漆,然后包裹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再涂一层防滑油或漆,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实现双层;
(2)对于临时性锚杆的自由段,可采用涂润滑油或漆等简易措施。
五、外露锚杆的管理
(1)对于外露的永久性锚杆头部分,需涂上沥青等材料,并用混凝土进行密封。外露的钢板和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少于2.5厘米;
(2)若永久性锚杆采用盒具密封方式,盒具空隙需用润滑油填充;
(3)临时性锚杆的锚头建议采用沥青进行处理。
六、图示与数据对比
注:对于土钉墙与锚杆在数据上的类似区别,请参见相关工程图纸及技术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