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不签会怎样
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在前往单位实习之际,签订一份三方协议是学校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自身、实习单位以及学校利益的重要措施。那么,关于三方协议的签订与解除,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一、关于三方协议的解除
一旦签署了三方协议,毕业生在需要更换工作单位时,完全有选择辞职。但为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毕业生需妥善办理相关手续。特别在毕业后的第一年内,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毕业生直接向原单位提出辞职申请,办理失业手续后,再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原单位在接到辞职信后的一个月内不答复则视为有效,且原单位不得毕业生的等资料。这种方式无需支付违约金,毕业生也不受原单位的约束,其工龄可以连续计算。
第二种方式则需要原单位出具解约函,毕业生凭此回学校办理改派手续,随后以应届毕业生身份继续择业。此办法的优点在于改派后的就业范围不受限制,但毕业生可能需要面对原单位提出的违约责任追究。
二、签订三方协议时需注意的事项
1. 就业协议是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动生效的。在签订协议前,毕业生需对用人单位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确保其名称与单位印鉴一致。
2. 在填写个人专业名称时,毕业生需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保持一致,不得简写或错写。
3. 试用期与见习期的设置上,外企、合资企业、私企多采用试用期,而、高校、研究所则采用见习期。双方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并将另一项划去。试用期的长度根据合同期的长短而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
4. 关于违约金的部分,这是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决定的。为避免过高约束学生,毕业生应尽量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不得超过五千元。
5.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多采用“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和义务。为保护自身权益,毕业生可在备注栏中注明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
6. 在签订协议时,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待用人单位填写完毕并盖章后再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鉴证盖章。
签署三方协议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过程。毕业生应当明确协议内容,理解所列条文后再进行签署。毕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众多,而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更是关乎自身权益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