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论语》中《述而》篇有言:“三人同行,必有一人能为我师。我应选择其中贤德的人效仿,其善行我则效之,其不善之处我则改之。”此言表明了君子应向贤德之人学习,对于他人的优点应虚心好学,同时也要反思自身,向上向善,积极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善”字,源自古意美好之事,与“恶”相对立,特指人的言行、品德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说文解字》解释道:“善,吉也。此字蕴含了道义、美好之意。”用作动词时,指擅长、善于之意,如《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擅长射箭”。用作名词时,指优点、好处之意,如《虽有嘉肴》中所言“不知其好处所在”。而作为形容词时,则表示良好之意,如《出师表》中的“咨询善道”。
选择善行,首先需要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孟子》中公孙丑章句有言:“子路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错就感到高兴。禹听到善言就会拜谢。”子路能够虚心接受批评,不断反省自己。虚心不仅意味着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还需自己,及时改正错误。《大戴礼记》亦云:“君子不率先责备他人,不怀疑他人的诚信,不指责他人的过失,而是努力成就他人的美好。对于过去的事情要存留记忆,对于未来的事情要有所准备。一旦有了过错,无论早晚都应立即改正。”这表明了善行的重要性以及改正错误的必要性。
选择善行,还需善于汲取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历史上的林则徐以正直的人格结交正人君子,广交益友并虚心求教。北宋的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始终保持谦逊态度,善于接纳各种意见。他在撰写《醉翁亭记》时采纳了樵夫的建议,简练行文,实地考察后将文章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些例子都提醒我们应如何恪守优良品性,以求得长足发展。
对于世家子弟而言,择善而行更需戒骄戒躁。《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及节俭自守、严勉家人修身的重要性。曾国藩告诫儿子们要保持谦卑之心,常怀自我审视的态度。对于世家子弟的优越感,他更是提醒他们不得摆出少爷架子,要勤于动手做家务事。这些都提醒我们应保持谦逊、勤俭的品质。
“择善而从”的观念能够锤炼我们的品性修养并增强我们的战略定力。让我们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每个人,广听良言、兼收并蓄。让我们多一些主动接受批评的勇气和虚怀若谷的雅量面对生活挑战从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