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在哪里
函谷关,坐落在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离三门峡市约75公里之遥。此地位于“长安古道”之上,紧邻黄河岸畔,拥有深邃的峡谷地形,因而得名。
据古文献记载,因地形如函,故有关名。王氏曾言:自灵宝以西至潼关以东,皆称桃林。而崤山以西至潼津以南的地带,则统称为函谷。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为AAA旅游景区,坐落在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是豫陕晋三省交界的重要地标。景区占地2平方公里,内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主要景点。
历史上的函谷关有三座。其中秦关位于上述地点,而汉关移至洛阳新安县。另外还有一处名为魏关的遗址,虽距秦关仅五公里,但在三门峡拦坝的建设中已淹没并不复存在。
函谷关的建立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这条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为函谷关,西头则是潼关。关城雄伟壮观,关楼金碧辉煌。由于地处桃林塞中枢和崤函古道咽喉,故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之说,且常被誉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自古以来,函谷关既是军事重地,又是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关键节点。这里曾是老子撰写《道德经》的地方,也是“鸡鸣狗盗”、“紫气东来”等成语以及“玄宗改元”历史传说的发源地。
太初宫,坐落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这座殿宇式古典建筑塑造了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于殿脊和山墙檐边之上。虽然殿宇结构复杂却自成规矩,宽广无柱。据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时期,现存主殿则可追溯至唐以前。
传说中尹喜曾以师礼迎接老子至函谷关,并请求其著书。于是老子在此撰写了《道德经》五千言。为纪念此一事件,后人便在老子著经之地修建了太初宫。
鸡鸣台又称为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正是在此发生。据传这里是田文食客学鸡叫的地方。
望气台又称瞻紫楼。据传这是昔日函谷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后人为纪念他而将此地命名为望气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便源自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秋兴》一诗中还引用了这一成语。
无数历史名士如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等在此临关吟诗作赋。据传流传至今的诗作已逾百篇。
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重关名城是探寻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