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白天频繁打哈欠
人们通常都有体验,如果前夜未能安睡充足,次日便可能不自觉地频繁打哈欠。这种行为与我们的疲劳、困倦状态紧密相连。
为何我们会打哈欠?这背后有着科学的解释。当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内与血液进行交换,进入全身各处时,若因各种原因导致氧供应或利用无法满足脑代谢的最低需求,就会引发脑缺氧。而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平衡这种状态,会产生深呼吸动作——打哈欠,以增加氧气含量并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
打哈欠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生理性因素
像紧张、劳累、加班、熬夜以及长期脑力劳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加大大脑氧气的消耗,导致生理性脑缺氧。
二、环境因素
在密闭的环境中,如关门关窗的室内,由于换气不足,可能导致脑部缺氧,使人容易感到疲劳并打哈欠。
三、物作用
某些物如抗抑郁、抗焦虑以及抗组胺物等也可能导致人们频繁打哈欠。
打哈欠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当身边的人打哈欠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一行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作为社会化动物,有着天生的共情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打哈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其一,脑血管疾病如脑或脑梗死可能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表现为打哈欠等症状。
其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能在白天因呼吸暂停而频繁打哈欠。
其三,心脏疾病在病情恶化时也可能引发打哈欠的现象。
颈椎疾病若影响到脑部血氧供应,也可能导致打哈欠。
尽管有时出于礼貌我们会抑制打哈欠的冲动,但这样做其实不利于健康。因为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时,如果无法通过深呼吸,就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累积,进一步加剧脑细胞的缺氧情况。
为了缓解疲劳状态,除了不憋打哈欠外,还可以适当起身走动,如有条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则更为理想。
为了预防大脑缺氧,我们可以从生活方式着手进行改善。比如饮食宜清淡、避免暴饮暴食;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并确保生活环境通风良好。
虽然适当的打哈欠可以减轻疲惫、促进血液循环,但频繁超过一定次数的打哈欠仍需引起注意。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潜在风险的人群,若出现频繁连续的哈欠并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了解打哈欠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