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记录屡次刷新历史之巅,充电桩市场也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充电价格不透明、服务保障不足等,这些问题给车主带来了不少困扰和出行焦虑。

以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前来充电,然而在充电完成后却收取高额的服务费、停车费以及超时占用费,这种“先诱后宰”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充电桩要求车主先充值再使用,但当车主需要退还余额时却遭遇重重阻碍,客服服务也常常形同虚设。这不禁让人疑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何以成了“充电刺客”?

例如在河南郑州,张先生家附近新开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他原本打算在夜间低谷用电期为爱车充电,却被“占位费”即超时占用费所困扰。他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在充电时坐在车里或休息厅内等待,时刻关注充电进度,生怕超时占用费比电费还要高。

不仅如此,许多新能源车主还反映,他们在充电站充电后因超时未拔枪离开,被运营方按分钟计算并收取了超时占用费。有的充电桩运营方甚至将此项费用设定为每小时高达数百元,引起了广大车主的强烈质疑。各家车企和第三方桩企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在方面存在差异,这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充电桩的收费提示并不醒目,导致车主在结账时才发现费用高昂。林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高昂的占位费和服务费。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服务费的收取主要是为了维持充电站的正常运营和站点建设以及维护充电设备等成本。不同站点服务费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却与场站位置的远近、使用时间段以及运营成本有关。

当前,“充电刺客”现象的频发与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缺失有着密切关系。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但往往服务质量下降和成本压缩。而有些企业则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设立霸王条款、拒绝退费等行为时有发生。更甚者,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卷款跑路”事件,导致车主预充值资金难以追回。

对此,专家表示,要从上加强引导和规范。首先要求共享充电桩企业做到价格透明化,不能在标价之外加价收费或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一旦发现违规企业,监管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要求其承担违法责任。同时还要加大对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以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和有序发展从根源上解决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