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乃李白之杰作,创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彼时诗人已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八年有余。李白受邀至嵩山,与友人岑勋元丹丘一同登高畅饮,杯盏交错间,畅抒满怀的豪情。

怀旧

让我们回首那位飘逸的诗仙,他的风姿是否仍旧鲜活如初?

他的步伐,似乎总是带着风。

将进酒

——唐·李白

你看那,黄河之水自天上汹涌而来,奔腾至海再不复回。

再看那高堂之上,映照着斑白的发鬓,青春的朝气在暮年化为雪的沧桑。

人生得意之时,应尽情欢娱,莫让金樽空对皎洁的月儿。

天生我才必有用处,千金散尽却仍可再得。

宰羊烤肉为乐事,畅饮须尽兴,一饮三百杯不在话下。

岑夫子、丹丘生,举杯畅饮莫停息。

今夜我要为君高歌一曲,请你倾耳仔细听。

那些钟鼓酒宴的繁华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不复醒。

自古以来的圣贤皆寂寞,唯有那饮酒者能留下美名。

解析

“天生我材”之后十六句,虽是“酒后真言”,却道出了真实情感。

人生富贵难以长存,酒意正酣时,李白将心中所思一吐为快。

他既蔑视庸俗,又对自己无法施展抱负感到无奈。他自比曹植,虽有高才却遭,孤独与寂寞感交织其中。然而他仍想表现出洒脱的一面,凄凉之感中透露出一种坚韧。

“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句千古流传,即使怀才不遇,李白仍保持着自信与豪情。

当他说“主人”钱不多时,却只顾痛饮。无论“五花马”还是“千金裘”,在他眼中都不足惜,只求快意人生,醉倒方休。

多么旷达与豪迈啊!此刻是不是应该为之鼓掌?呱唧呱唧~

此诗韵味深厚,气势非凡。

情感极尽悲愤而又不失豪放;语言既豪迈又沉着。大起大落间尽显奔放与跌宕。李白深知生命有限而价值无限,他以通透的眼光看待人生。

黄河之水、镜中白发都令他深思生命的真谛。他的思考并非仅限于时光流逝与人生短暂之哀叹,更在于关注自我存在的价值。

李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借酒消愁、自我。实际上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对现实的绝望。但即使如此,他仍不是那个消沉堕落的李白。当酒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时,李白找到了另一面的人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也让他成为了一代“诗仙”,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