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造句
海之守望——海洋垃圾与人的
海洋守卫者,仁渡海洋的志愿者,在净滩活动中留下坚毅的身影。
刘永龙,一位执着的环保战士,在海滩上默默地捡拾着垃圾。
由本报记者张建松所摄的组图,记录了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
曾经的海滩,如今却被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包装泡沫等垃圾所侵占。在这芦苇丛生的地方,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垃圾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夕,我们跟随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来到这片海滩。这里,黄浦江水汇入长江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垃圾。这些垃圾在海滩上被芦苇拦截,日积月累,愈发严重。
垃圾入海,清理之难如愚公移山
刘永龙,仁渡海洋的创始人,与伙伴们共同策划活动、招募志愿者。这次活动虽无经费支持,但志愿者们仍自愿出车费参与。他对这片大海充满向往,自1997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投身环保事业。
他深知,“垃圾一旦入海,就再也捡不起来了”。于是他带领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地捡拾垃圾,并推动建立全国海滩垃圾监测网,发布海滩垃圾报告。
“仁者爱人、渡人自渡”,刘永龙身边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在上海累计了217场净滩行动,累计清理海滩垃圾27吨。
每一寸海滩,需要我们的共同守护
保护海洋非一人之力。我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每一寸海滩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守护。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会联合发起“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协同全国30多家环保机构展开海滩垃圾监测。
根据统计及专家分析,泡沫塑料类垃圾是海滩上数量最多的垃圾,尤其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这些塑料垃圾清理难度大,对海洋生态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全球范围内,海洋垃圾污染已成为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它不仅污染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还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我们都是地球的岛民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期间,《塑料纪:信天翁的挽歌》艺术暨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展览中展示了人类制造的海洋塑料垃圾给信天翁家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一展览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反思。许多观众留言表示,以海洋为中心看陆地,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岛民。我们应当珍爱地球、保护海洋。
为此,艺术家们也用艺术的方式呼吁社会关注海洋环保,改变塑料制品的过度消费及用完即丢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