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沙》教案奥尔夫
第13月第四次早教课程教案
教学节次 ④
巧虎13月龄的第四次课程
一、教育目标
1. 大运动:通过儿歌配合摇摆身体,加强宝宝的平衡感。
2. 精细动作:利用敲击小锤,锻炼宝宝的手部抓握能力。
3. 语言与认知:通过儿歌和绘本游戏,增强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节奏感,并识别小动物名称。培养宝宝对不同声音的辨识能力,将声音与物品对应,增进其音乐感知力及社交能力。
4. 情绪培养:借助音乐游戏,使宝宝感受音乐的乐趣,促进其情绪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区分不同物品(如沙发与木琴)敲击产生的不同声音。
2. 难点:宝宝能够使用乐器跟随音乐节奏演奏,并认识不同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准备
资源:绘本《睡觉时间到了》、若干小瓶子装入米粒、石子、豆子,小木琴
视频资料:我和妈妈2的相关片段
音乐资料: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沙沙沙、摇一摇等
四、教学过程
1. 以Old Macdonald had a farm为开场,妈妈带领宝宝跟随音乐律动。
(此处具体歌曲内容不变,保留原意。)
...
2. 在我和妈妈2环节中,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宝宝了解除猫、狗、鸟之外的其他小动物,如小鸡、小兔、熊猫等。
3. 奥尔夫音乐体验:提供装有不同物质的塑料小瓶子供宝宝摇晃。介绍沙槌这一乐器,并演示其演奏方式。再准备小木琴,先由父母演示演奏方法,再鼓励宝宝尝试。介绍木琴这一乐器。
4. 摇一摇活动:播放音乐视频,引导宝宝跟随音乐摇摆身体。当音乐停止时,保持静止,强化开始与暂停的概念。
5. 绘本故事时间:展示绘本《睡觉时间到了》,引导宝宝进入故事情境。讲述巧虎及其他动物的睡眠习惯,强调良好的睡眠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6. 再次演唱开场儿歌,为本次课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延伸与家庭指导
家庭指导建议
1.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乐器的多样性及音乐的自然性。家长可逐步引导宝宝接触更多乐器,并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增进宝宝的音乐体验。
2. 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通过绘本、音乐、睡眠仪式等多种方式共同作用,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