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
化学达人集结号!你是否也曾被化学的神秘之处所吸引?那么,请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我一起探索化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当我们谈及元素周期表时,你是否还记得初中时期学习的那个版本?现在的选修三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知识点呢?虽然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关联,但微妙的差异却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选修三对周期表的考察方式,更注重以分区形式进行。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增的考点吧:
图1(较简单版)和图2(分区考察版):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选择的版本也会有所不同。
需注意的关键点:
①He元素在有些教材中被归入p区,这是因为它的电子结构中没有p轨道,但放在p区更符合其化学特性。
②每周期的元素数量遵循一定的规律:2、8、8、18、18、32、32,这一规律的形成与元素的电子排布有关。
③稀有气体的序数随着周期的增加而递增,如第七周期的末尾序号为118。时光荏苒,化学知识也在不断丰富。
深入探讨:
假如存在第八周期,我们能否预测其可能包含的元素种类?稀有气体元素的序数又将如何变化?
关于原子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及性质的比较,让我们一同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对于原子离子/半径这一知识点,如果仍有疑惑,不妨深入钻研,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2)电离能I(特别是I1)是衡量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电子难度的重要参数。当I值越大时,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常见考察形式如图所示,通过I3与I4的差距,我们可以联想到第三周期的元素铝及其+3价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生活化的比喻:就像学生们在选择手机一样,有的可能选择价格适中的手机,而有的则倾向于选择性能更强的手机。这一比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离能的概念。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探究电离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第二、第四周期的电离能变化,我们可以推导出第三周期元素的电离能大小,这也是对考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①通过比较Be、B、N、O等元素的电离能,我们可以发现全满、半满的电子排布状态使元素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观察上图中的山峰和山谷,我们可以发现稀有气体元素和第一主族元素的分布规律。
③根据上述结果,尝试自行推导1-6个点分别代表哪种元素。
学习口诀分享:
①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电离能逐渐增大(部分特殊元素需特别记忆)。
②在同一主族中,自上而下,电离能变小,尤其是稀有气体的表现最为明显。
若觉得枯燥难记,记住这一简单口诀:“一山不如一山高,2356需调换”,轻松掌握电离能变化规律。
对于那些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我以往的文章开始阅读,那篇文章是我对选修三的初步探索。
那篇文章将引导你从基础开始学习选修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