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二十

四月

《春夜洛城闻笛》乃唐代诗人李白所著,诗中描绘了诗人客居洛阳时,夜深人静之际被春风传来的笛声所触动,勾起了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笛声随风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则表达了因闻笛而产生的思乡之情的深沉感受。

译文

这悠扬的笛声,仿佛从谁家飘出?它随着春风飘荡,回响在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在这寂静的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怎能不让人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详解

⑴洛城:即现今的河南省洛阳市。⑵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暗飞声:指笛声在夜间幽幽地传来。⑶满:此处作为动词用,意指传遍。⑷闻:指听到;听见。《折柳》:即《折杨柳》曲,是乐府曲中的一种,多用于表达离情别绪。⑸故园情: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园即故乡。

赏析与解读

此诗以闻笛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围绕一个“闻”字展开,将诗人的感受与闻笛的情境紧密结合。首句提出疑问,引发读者好奇心;次句描绘了笛声的传播,以春风为媒介,将笛声传遍了洛阳城;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折柳》曲调时的思乡之情。此诗的描写细腻入微,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34年或735年左右,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时偶然听到笛声而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诗人之一,其诗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作品存世千余篇,被后人辑录为《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