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自2017年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在2017年9月,办公厅、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机制的意见》中,着重强调了培养支持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念在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与考试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12月,《考试》杂志发表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实施路径》一文明确指出,历史考试内容应着重于“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的能力”。

考试中心的历史学科专家也在持续关注并探索历史的命制原则。2021年12月的历史学科秘书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了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应注重对关键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同年,在2023年6月的高考历史全国卷评析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对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那么,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具体是什么呢?

在考试中心徐奉先的《高考关键能力考查路径》一书中,对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这包括发现、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理解和阐释。是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即将历史问题分解为若分进行研究的能力。是历史探究能力,涵盖了发现问题、搜料和信息、建立假说、进行社会调查及学科思维等多种能力。

《高考关键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蓝皮书系列也对这三种关键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而《高考分析》(2024)则以表格化和框架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关键能力。

那么,这些关键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应用呢?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和考试中,这三个关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提供的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信息内容要点,并运用小组或个人探究的方式进行发现学习。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训练他们的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信息及进行历史探究的能力。

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这些关键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