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古诗
在古代诗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名为崔颢者,虽然作品不算多,但他的这首《登黄鹤楼》却为人们所传颂。
昔日黄鹤已飞去,空余黄鹤楼矗立。黄鹤离去未曾归,白云悠悠千载间。晴川里,汉阳树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日暮降临,乡愁涌上心头,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不禁让人感到忧愁。
黄鹤楼,这座三国时期修建的建筑,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黄鹤山上。传说中,费玮仙人曾在此地乘鹤飞升。尽管崔颢创作此诗的年代并未在史书上留下记载,但其艺术价值却为后世所公认。
谈及崔颢的这首诗作,不得不提一个关于李白的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原欲赋诗,但见到崔颢的佳作后,便自叹不如,道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这首七言律诗之所以备受赞誉,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辞藻和深远的意境,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美学意蕴。首联描绘了仙人乘鹤远去的神话场景,黄鹤楼显得空旷而庄严;次联继续这一主题,表达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哀思和白云悠悠的怅然。
接下来,诗境转向实景描写。第三联描绘了晴川历历的汉阳树和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勾勒出一幅人间自然的美丽画卷。而第四联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忧虑,面对日暮乡关的情景,游子的愁绪油然而生。
这四句诗,道出了的景色虽美,但人总需要有归属感。游子的孤独与漂泊之情,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被后世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并因李白的传说而更加流传千古。
崔颢的这首诗作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才华与情感,更成为了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优美与深邃,使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流传千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