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由视觉供图

□ 孙宏亮作品

在古代智者的诗篇中,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认为,若能兼得肉与竹,岂不是更佳?何必非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呢?我明白,古时候的人们更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士大夫的气节于物质之上。无论在言语还是行动上,苏东坡都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即便是面对困境,他也能苦中作乐,这正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如今的人们虽然不再面临对竹子和肉的选择,但面临着是否吃肉的问题,这当然与南北地域差异和饮食习惯有关。我偏爱素食和海鲜,同时也喜欢探索那些高雅的食物,比如竹笋。

过去,北方人很难品尝到新鲜的竹笋。但现在,随着信息的发展和物流的畅通,南北美食得以相互交融。竹笋在出土后仅需两日就能抵达我家的厨房,其味道如刚从后院山坡挖出一般。只是我们北方人对于这种食物的欣赏还不够深入,这实在是一大遗憾。

作为一个对美食抱有热情的人,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晚餐无着落时,有人邀请一同用餐。更令我欣喜的是,邀请我赴宴的还是一位慷慨的知味者。

我有一位朋友,人称小五,是老城区中最懂吃的行家。他并非那种点一大桌子菜仿佛从未下过馆子的人,而是每次都能带来一两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美食。有一次,他首先为我们展示了日本和牛。小五亲自操刀,将其放在火上烤制。随着滋啦滋啦的声响,和牛在火上翻滚,四溢。烤制完成后,洒上细盐和黑胡椒,再配以各种佐料和吃法,让我们大快朵颐。

品尝完和牛后,小五又为我们带来了一道神秘的美食——宣威火腿烧冬笋。这盘菜以特大号的黑色陶盘盛装,沿中轴斜线摆放的红白相间的食物错落有致。火腿色彩斑斓,香气扑鼻;冬笋则显得更加白嫩。这道菜让我们大开眼界,纷纷为小五的厨艺点赞。

尽管我曾在外地吃过竹笋,但并未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北方馆子里吃到的干发竹笋更是让我觉得无味且油腻。当我品尝到这道精心烹调的竹笋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有误。竹笋其实是一种美味的食材。

看着窗前的贵妃竹,品尝着脆嫩的冬笋炒云腿,我不禁对竹子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后来又一次吃火锅时,我们特意买了新鲜竹笋在肉汤里翻滚。竹笋吸满了火锅汤汁后细品竟是甜的。

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虽然我不懂得禾本科的具体概念以及竹子非草非木的分类问题但我知道国人食用竹笋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朝《诗经》中已有记载。苏东坡曾言:“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肉烧竹。”这表明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食竹是一种高雅的享受。是的雅俗之别在于食物的品质与烹调方式我那晚品尝了炭烤和牛与宣威火腿烧竹笋品相诱人口感爽嫩纤维细腻先香后甘真是一种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让人仿佛感受到了草食性啮齿动物向食肉猫科动物的进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