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的诗篇,在其晚年时流露出了一种悲凉的韵味。

如他的《登高》所述:

"风急天高,猿啼哀切,渚清沙白,鸟飞回旋。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万里秋色,常作异乡之客,一生多病,独自登台远望。"

此诗描绘了秋天的寂寥与苍凉,紧扣季节特色,生动地展现了江边空旷的景致。前四句写景,扣人心弦,后几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悲凉情感。

《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所作。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诗中描绘的无边落木与长对比,显得尤为贴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画卷。

此诗的起句便透出悲凉之情,风急、天高、猿猴哀啼、水清沙白等景象,交织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氛围。而诗人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中的落寞与悲壮便更为浓烈。

虽然时光荏苒,历经千年,但杜甫的诗作依然广为流传,他与李白并称为唐朝诗歌的双子星。他们同为一代才子,又是真挚的好友,彼此间以诗歌相互赠答,情感真挚流露。如杜甫的《秋末怀李白》等诗歌,即便在李白离世后,他仍不忘怀旧友,其情感之深厚令人动容。

诗中“万里悲秋如过客”一句,更加突出了秋色的萧瑟与凄凉。而“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惆怅。当深秋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交融时,那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便油然而生,寄托了诗人对秋日与自身境遇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中,杜甫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自己的境况。年近六十的他,却仍需登高远望,面对无尽的长江与奔腾的流水,那给人希望、想象与启迪的景象便跃然纸上。而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是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身体衰弱、生活困苦、鬓发已白,唯有浊酒能暂时解忧,但饮之却更觉潦倒。这一细节的描写,让人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

本诗的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其高浑的气势在诗歌历史上独树一帜。至此,我们对这首诗歌的点评便告一段落,谢谢大家的聆听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