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出处


(罗心呈·罗寿能)至善书院之人生篇章:第255集《人间之宝》

一、人生的三个境地:智慧(洞察本质,明智选择,内明外智,知明善导)、糊涂(大智若愚,外露内藏,知糊会涂,明理隐智)与真知(洞察秋毫,历经磨砺,有智知慧,智善心明)。

(一)初境:智慧之始

何为智慧?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实指许多自以为聪明者常因自负而。相反,那些自认为“难得糊涂”的人,却常在无意识中养成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世界中,现实生活既是极致美好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与试炼的时期。这是一个需要守中持正、以正合奇、物极必反的“中道”时代。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真正的知道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现今社会,人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知者藏拙、不知者自满。长此以往,终将导致“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智者应当方其盛时谦逊,方能避免身死国灭的悲剧。

贤人教导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个好学者见到贤人便会虚心学习,见到无德之人则会反省自身。若与志同道合的君子共事,必能寻得良师益友。如此方可做到“肩负重任”,“身心意合一”。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沉溺于短暂的中无法自拔。更有甚者自以为是,执迷不悟。这类人最终会害己害人、贻害无穷。

(二)二境:糊涂之真

何谓糊涂?非心糊身涂之谓也,乃外涂内明之真智慧。有言云:“糊里糊涂不糊涂”,意指真正明白自己“糊里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不糊涂”之人。

如《红楼梦》所云:“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这反映了的纷扰与贪婪。然而人不仅有生存的本能,更有心智的成熟与思想的自由。若能自律成长、砥砺前行、精进成熟,便能成为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

“人间之宝”意味着人间充满无限可能性。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这个世界,我们都应珍惜并努力使其变得更有价值。作为人,我们已是万幸中的万幸。尽管有时我们会感到生而为人有遗憾,但自私与无私的矛盾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三)终境:真知之路

何为真知?若“智慧”是历经沧桑后的觉知,那么“真知”便是千锤百炼后的洞悉与。

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或许是对那些既聪明又懂得糊涂并真正拥有智慧的人的最好描述。

人生三境,智慧为首。历经世事沧桑后,方能洞察秋毫、觉知真知。如此方能在人间留下宝贵之痕。

让我们共同追求更高的境界,珍惜每一刻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