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店名字大全
AI的进展与未来
AI的蜕变与普及
回顾2022年末,当ChatGPT刚刚诞生时,AI似乎离我们很远,涉及大厂角力与大国博弈。时间推进至2024年,AI已悄然渗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从AI电脑到AI手机,从AI软件到AI游戏,甚至有了AI陪伴。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AI的存在,其普及程度甚至超过了它的名字。
大模型的“瘦身”与“质变”
在今年的技术浪潮中,“瘦身”成为大模型的关键词。不再简单追求参数的增大和规模的扩张,而是追求“小了但要强”的境界。研究者测算,未来数据储量的增长速度将使得大模型面临挑战。新的参照系——能力密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表示,模型的能力密度在不断增强。同样的模型能力可以放入更小的参数规模中,这意味着模型更具性价比和效率。越来越多的模型厂商开始注重AI算法的调优,追求在最小资源下释放最大能量。
端侧AI的崛起
AI的处理重心正从云端智能算力向端侧转移。这种转变催生了单元大模型的新需求。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端侧AI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已优于预训练大模型。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提到,我们在手机和PC端体验到的AI大多是通过微调小模型和自定义开发的智能体实现的。这些智能体在操作中无需调用全部模型参数,因此更具性价比和效率。
AI的“勤快”与“行动”
除了“瘦身”,AI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变得更加“勤快”和“实干”。智谱AI开放日的最新亮相表明,AI智能体已不再只是“口嗨派”,而是身体力行地替人类完成实际任务。
这款国产AI智能体不仅实现了跨App、多步骤解决真实任务的能力,而且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完成多个复杂步骤。尽管其性能与人类操作相比还有待提高,但这标志着AI开始从技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AI的“生长”与未来展望
进入“青春期”的大模型仍在蓬展中。其未来将不仅是一个吸收人类知识的学生或一个能与人交谈的智能设备,更是一个有灵且美的类生命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行动、自主和预测三个方面拓展AI的能力。行动方面,AI需要增强在拆解目标、做出决策、执行任务等方面的能力;自主方面,AI应能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思考;预测方面,AI应具备理解并掌握物理世界规律的能力。
当AI智能体在这些方面获得进展时,我们的设备将能更加智能地运作。尽管如何让人工智能的“能”追上“智”的发育仍无现成方案可依,但无疑这将是人工智能领域新的探索方向。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AI不仅能模仿人类智能完成复杂任务,还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仍需我们共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