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天地于形内


一念之间,之源。

人生并非被外在的枷锁所束缚,而是内心的自设。当心灵被于一隅之地时,压力与束缚感便会倍增。尽管外界的易逃,但内心的却难以挣脱。

《庄子》中有一言曰:

一雀跃过羿之顶,羿必得之,威势如此;若以天下为笼,雀则无处可逃。是以商汤以烹调之术笼络伊尹,秦穆公则以五羊皮包裹百里奚。故知,非投其所好而能得之者,实为罕见。

此篇章揭示了当人沉溺于某一执念时,所形成的“心笼”。在生活中,“心笼”不仅限于对事物的喜爱,更多的是指沉溺于某种情绪中无法自拔的执念。魁祸首即是主观情绪。

人们以个人情感来评判是非善恶和事情的优劣时,便容易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比如,人们在趋利避害的天性驱使下,对圆满与富贵抱有过分的欲望。过度执着于某事时,矛盾便悄然滋生。

昔日唐代薛万彻娶得丹阳公主为妻,唐太宗曾调侃薛万彻有些“土气”。公主听闻后心生羞愧,与薛万彻疏离数月。在太宗的一次宴会中,通过轻松的游戏化解了二人的矛盾。太宗的方式不是直面问题本身,而是首先抚平公主的情绪,以此实现了二人和好。

深究其间,发现情绪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它比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当人们学会处理情绪时,往往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并不一定源自环境的,而是内心的纠葛。人们或许能轻易摆脱外界的束缚,但一旦沉溺于自己的思绪之中,便难以自拔。

在低谷时期,虽然可以通过努力短时间内摆脱困境,但情绪的伤害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如有人深陷物欲追求和人生矛盾的纠葛之中,可能几十年都无法自拔。

修行的智慧正是解脱这一系列烦恼和痛苦的途径。

有言:

古德曾言:“竹影扫过石阶而尘土不惊动,月影穿过池塘水面无痕。”儒者亦云:“水流虽急但四周仍静谧如常,花落频繁却心中自在宁静。”如若人能持此意面对世间事务,心境便能无比自由与闲适。

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古人我们:“在面对世间之事时,要使内心超脱于物外,即使有万千烦恼滋生,亦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同镜子一般反映外界事物而不留于心,这样的人便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