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洗福禄的含义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今日已是腊月二十五日,而到了后日,便是腊月二十七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尽管有些习俗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正如古语所言:“习俗影响人心,贤智者亦难以避免”。无论身份如何,我们都无法摆脱这些习俗。
鉴于人们无法“超脱”于习俗之外,我们便来探讨一下腊月二十七日的独特习俗。那么,为何要谈及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呢?实则因腊月二十七的习俗颇具趣味与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一同品味。
在民间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腊月二十七日必须遵循“一宰”、“二采”、“三洗”的规矩。那么,这三者具体指什么呢?让我们逐步揭开这个话题的神秘面纱。
谈及“宰”,它指的是宰杀的动作。《春来屠户传》记载,腊月二十六常是宰杀年猪的日子。至于腊月二十七,按习俗一般不应再宰杀其他动物或家禽了。但为何仍有“一宰”的说法呢?这背后蕴古人对过年时的诸多讲究。
古时农村过年有着丰富的仪式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祈求除旧迎新、图吉利。鸡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鸟”。据古人观念,腊月二十七宰杀一只公鸡,便能带来“吉利”。民间有了“腊月二十七,宰鸡忙赶集”的说法。
那么,为何特别强调要宰杀公鸡呢?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中,“雄性为尊”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雄性动物或家禽具有主导地位。公鸡的形象雄壮威武,因此被视为象征吉祥和气派的代表。这就是“一宰”背后的文化内涵。
再来说说“采”,即采购。《琐碎录》记载,“二采”主要指的是年画、春联、窗花等春节用品的采购以及年货的置办。
新年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在农村,许多家庭喜欢在新年时给家里增添喜庆气氛。而要做到这一点,年画、春联等春节用品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人们习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采购这些物品来装饰家居。
“二采”还包括了肉食、菜品等年货的准备。因为春节期间大多数人会以休闲娱乐为主,较少外出采购生活用品。为确保春节期间的日常所需,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足量采购年货。
以上便是民间所称的腊月二十七“二采”的具体内容。
最后谈谈“洗”,即洗衣服、洗被褥和洗澡。《吕氏春秋》中提及,“洗”在民间有“洗福禄”之说。人们认为腊月二十七的“七”与“去”发音相近,寓意去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福禄。
《长攻》中说:“俗乃常道。”即习俗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尽管许多习俗的来历已不可考究,但我们只需按照传统去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