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有什么作用


世人皆知原的恐怖威力,其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展现得淋漓尽致。目睹那般惨状,无不为之震撼——整个地区、整座城市顷刻间化为乌有,其威力之大,令人难以置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仅将原用作武器,还希望借此推动火箭的发展,打造核火箭,而且这一设想竟然成真了。这究竟是怎样的奇闻异事?

回溯历史,人类对于利用核动力探索太空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费米——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向核科学家们提议,除了研制原外,也应研究以核作为动力的可能性。于是,当时的人们竞相研发出了一批以核动力为驱动的“怪兽”,如克莱斯勒TV-8核动力、苏联图-119以及NB-36H核动力战略轰炸机等,皆体现了核动力的魅力。最为令人瞩目的当属的“猎户座”核动力飞船计划和苏联大推力核热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猎户座”核动力飞船计划是基于核科学家乌拉姆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核聚变让一系列小型在飞船尾部相继产生推力。若每颗原的当量为1000吨,预计50颗后飞船速度可达惊人的12千米/秒。而该计划的改进版更是大胆创新——每颗原的当量提升至2000吨,预计50颗后飞船的最大速度可达到70千米/秒,如此速度下,将航天员送至火星仅需125天。随着美苏《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的签署,这一计划遗憾中止。

除了在研究核火箭之外,另一个——的竞争对手苏联也在探索这一领域。早在20世纪初得知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后,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曾:“借助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镭,一吨重的火箭便足以挣脱与太阳系的引力束缚。”苏联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似乎比更快更远。从1970年到1988年,苏联进行了30次核热火箭发动机的模拟试验并均取得成功,成功研制了RD-0410和7RD-0411两款核发动机,其中一款的推力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0吨。后期苏联也因一系列原因放弃了这一计划。

在1978年1月24日,苏联发射的“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遭遇故障,导致核反应堆舱段未能正常升高而自然陨落,将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并造成了大范围的辐射污染。而在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再次出现类似问题。这起事件也促使了苏联放弃了进一步推进核火箭计划。

进入新世纪后,对核火箭的想法似乎又重新焕发活力。据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正在研究新型的核聚变动力技术。预计在年的火星载人登陆计划中将会采用这一性的动力技术,这将极大地缩短空间飞行所需的时间。我们或许在未来十几年内有幸再次目睹核火箭在太空领域中的风采。